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免费上学招不来学生 民办非学历活得不容易
2013-09-27
作者:人民日报
关注掌上高考


  免费上学,却招不来学生,这样的尴尬,发生在北京华夏管理学院。作为一所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该校联合爱国者、新东方、汇源等开展“百家企业联盟发起免费求学行动”,计划从2012年起每年招收500至1000名优秀贫困生免费就读。两年下来,尽管入学人数从去年的56人上升到今年的近200人,但远未招满预期中的人数。

  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阵营中,823所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占据了半壁江山,而类似北京华夏管理学院的境遇,几乎是这些机构共同面对的生存困境。没有文凭授予权、社会认可度低、就业保障不力、公众信任危机……种种路障横亘,让“北京华夏管理学院们”不禁发问: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编 者

  学校:学费全部免就业有保障

  学生:专业选择少师资力量弱

  近日,来自贵州贫困山区的高中毕业生小董,来到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报到。按照“免费计划”,他获得了每学年6800元学费、3000元实训费和2800元住宿费的减免。逾1万元的学费减免,加上各种奖学金,足以支撑他几年的学业。

  与小董作出同样选择的,还有近200名家庭贫困生。免费上学,是他们选择这所学校的主要原因。“在多家知名企业的支持下,我们每年为‘特优、特困、特长’的革命老区及贫困山区学子、农民工子弟等提供免费教育的机会。” 北京华夏管理学院院长姜岚昕坦言, 即便免收多项费用,目前的入学人数仍与学校500—1000人的招生目标相差甚远。

  在学校看来,这种尴尬局面主要源自品牌影响力欠缺。“作为一所民办学校,我们既没有太多的历史积淀,也没有优秀毕业生的辉煌纪录,仍然处于品牌的开创期。”

  记者了解到,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推行免费教育,日常的办学经费主要靠岗位定制、智力投资、助学基金等模式来支撑。

  不过,有学生则直言学校专业不接地气,选择空间过于狭小。据悉,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总共只有8个专业,且全部为企业经营管理、公益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之类的管理专业。“我校是企业定制教育,专业是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设置的,由校企联合培养,就业有协议保障。”姜岚昕也承认,“学校的现有专业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学校吸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校负责人坦言,虽然聘任大学老师和企业家来教学,但专业师资力量仍较弱,缺少知名教师,教师数量也较少。

  专家:未被纳入学历教育体系成为硬伤

  公众:部分民校违规招生办学自毁声誉

  即使打着免费教育的旗帜,依然难以吸引学子的目光,北京华夏管理学院的处境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的疲软与低迷。

  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中,一部分是授予国家承认学历的,即民办大学。另一部分未被纳入国家学历教育体系,根据北京市教委日前下发的通知,这些学校只能被称为“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教育部日前公布的《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共有823所,注册学生82.82万人。

  由于这些教育机构不能颁发学历和文凭,只能提供学校印发的毕业资质。如果学生想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就得通过成人高考、自考等渠道,继续求学。“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下,学历仍被大多数人所看重,找工作、升职时文凭常被设为硬杠杠。这些无法提供学历和文凭的教育机构招不到充足生源,也就不足为奇了。”有专家如此分析。

  而部分民办学校的不正规办学也在自毁行业声誉,加剧公众的信任危机。为了抢夺生源,一些民办学校不惜虚假宣传、违规招生,教学敷衍、文凭造假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症结:积累不足身份模糊导致品牌难建

  前路:进入法制化转型民校应理性发展

  模糊的定位与雷同的专业,让许多民办学校走上低水平扩张之路。据业内人士透露,许多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专业集中在管理、会计、外语等文科类,而这些恰恰是市场上最饱和的专业。“这几年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本科生、研究生尚且难找工作,就业压力极大压缩了民办学校的生存空间。”

  学生的选择,决定着民办学校的走向,在市场的淘洗中,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能形成品牌的并不多。有专家坦言,由于先天积累不足,加之后天身份模糊,导致民办高教的实力和影响力有限,从师资配备到学校管理,从教学效果到社会形象,都无法与公立高校“抗衡”。民办教育的运营资金除了来自投资者,主要依赖学生缴纳的各项费用,高学费投入与低社会认可度的矛盾让学生们对非学历的民办高教望而却步。哪怕有这种免费计划,很多人也觉得不可信。

  如果以2003年《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算起,我国民办教育迈入法制化阶段的转型发展期已然10年。要化解民办非学历高教的多重难题,政府应该释放应有的体制机制活力,加紧落实政策,并形成比较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而民办教育也须躬身自省,剔除不理性、不正规的发展选择,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树立品牌意识,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唯如此,才有可能健康成长。( 2013年08月28日 12 版)

  (人民网-人民日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