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2018年高考北京文综卷试题评析
2018-06-08
北京考试报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地理

  2018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地理学科命题立足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试题继承和发展北京高考地理多年以来逐步形成的鲜明特色,坚持“走大道、求大气”的试题特点,坚持稳中求进的命题原则,努力构建地理学科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三位一体”的命题思路。

  一、坚持立德树人目标

  精选命题素材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区域发展战略、新型国际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中国、加强铁路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等做出重大部署。地理卷命题基于这一背景,精选命题素材。

  第1~3题聚焦川藏铁路,第40(1)题和41(1)题等素材与交通强国、区域发展战略密切相关,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第9题围绕乡村建设,体现地理学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应用,学生关心我国乡村地区的发展变化。第7题涉及二十四节气,第40(1)题以京杭大运河文化带为背景,第41(1)题以广西“坭兴陶文化”为背景,突出表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地理智慧,树立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对爱国情怀的深切认同。

  试卷融入时事热点话题,符合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要求。试题涉及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全域旅游、我国与多米尼加建交、废钢利用、乡村发展等热点事件和话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地理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从不同空间尺度入手

  突出主干知识和素养考查

  地理学科的特色之一是地理事物和现象总是与特定区域相联系。题目以不同空间尺度区域为承载体,考查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的结构性和关联性,加强对区域认知能力的测评。

  大尺度区域重点考查学生对区域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5~7题选定全球范围的半球和大洲尺度,涉及北京的位置和有关北京的设问,突出北京符号;第36题选取行政界线明显的国家尺度,重点考查学生对区域地理理论的认识与理解。第40(1)题以介绍京杭运河概要为切入点,引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认知。

  中等尺度区域旨在考查学生对专题地理要素内容与规律的理解和判断。第5题以国外某流域钢铁企业布局为命题立意;第10~11题以某城市区域为例,涉及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第41(1)题则以广西钦州市坭兴陶文化为主线,考查区域内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

  小尺度区域的设定,是兼顾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考查。第9题通过小尺度的村域范围内地物的方位解读,兼顾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考查。鼓励学生在真实地理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设计类型多样的图表

  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坚持近年来地理图表制作多样化的基本脉络,设计图表共10幅,比往届试卷有所增加,有效发挥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功能,注重学生分析地理图表能力的考核。

  图1和图18分别从经度和纬度方向描绘区域地理要素,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空间规律的分析。图2提供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地质循环变化和特点。图3显示四个大洲不同海拔面积比例及纬度范围,为考生提供一幅立体空间的景观图。图4是某时刻北半球气压图,体现空间变化到时间变化的统一。图5采用简化的流域钢铁企业分布图,考查学生对企业空间布局的推断能力。图16采用学生熟悉的区域+气温降水图的表现方法,在坚持回归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对诸多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归纳能力。图19突出呈现旅游景点和交通线路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回答本题的思路。

  四、题目设问开放亲和

  激励考生创新思维

  在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同时,题目设问追求平稳、亲和与开放,使学生感悟和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美学价值,提高试题卷面的吸引力,尽快调动学生积极分析地理问题,增强对试题重要信息的敏感度,养成创新性的思维习惯。试题结构合理,难度适宜,从正面设问。

  试题坚持设问的开放性,引导和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第36(1)题要求考生列举多米尼加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可以任选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并阐述分布特点,体现了题目的开放性。

  历史

  2018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历史试题继续贯彻和强化“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和教育目标,突出考查历史学科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服务教育教学,凸显学科的文化意涵与化育功能。试卷注重整体设计,科学性与思想性并重。以丰富多样的素材为载体,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现象与发展,构建纵深开阔的认知框架,把中国史与世界史置于人类文明演进的总体框架中加以反思与考查,反映出世界背景下的中国与中国视野里的世界。试题立意深远,视野开阔,题材丰富,形式活泼,开放多元;充分体现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原则。同时,历史试题秉持考试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凸显家国情怀与世界视野,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新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源泉,更是“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内容。试题多角度、多层面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考查。

  如,第12题通过“王”字的起源与历史演变,引出中国文字之源甲骨文,以及“仁政”、教化等儒家思想等核心内容,既考查重点知识,也引导学生对中华文化之源进行思考。第37(1)题以《史记》为切入点,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开创了绵延两千年的正史写作模式,对塑造民族精神的内核产生深远影响。第41(2)题从紫砂壶制作技艺这一传统文化遗产入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归纳建国后紫砂壶生产历程的特点,使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二、突出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和唯物史观

  1.弘扬主旋律

  试题着重考查“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历程的理解,加强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第17题主要考查红色文化,将苏联对中国革命脱离实际的指示与毛泽东等人的革命实践相对比,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历程的理解。第18题则以漫画的形式,考查1945年前后的国内局势、国共合作、《双十协定》等重点知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历史责任感。第19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文化,选择抗美援朝时期的相关史实,引导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关系。启发学生从历史角度认知新中国强大的关键节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国际政治局势。

  2.坚持唯物史观

  第37(2)题从19世纪欧洲史学发展的角度,将唯物史观放在它所诞生的背景下考查,体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对史学的影响。让学生用课本上学到的唯物史观作为工具,来分析唯物史观所诞生的社会背景,而不是机械地背诵唯物史观内容。这样既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也考查了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考查学科主干知识

  考出学生的学习积累和能力提升,是命题的出发点。2018年北京历史试题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主干知识为考查重点,古今中外合理分布,政治经济文化有机融合。主要涉及儒家思想,西汉至明清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的重要环节,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和救亡图存、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新中国社会建设的实践;雅典民主,文艺复兴,近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化,现代国际关系等。

  第37(2)题以史学发展为切入点,综合了19世纪欧洲的政治变革、社会变化和科学发展,多层次展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第37(3)题涵盖中国近现代史全部内容,以灵活的方式,紧密联系学生课堂表现和历史学习实际,提升其对历史功能的认识。

  四、突出历史思维

  注重考查考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历史学科思维水平和学科能力与方法,通过设置新情境考查考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择题运用原始资料、历史图表、漫画、寓言等形式,考查考生的时空观念、历史理解等能力,非选择题则重点考查处理史料,结合所学解释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以及创新能力,尤其以学科内综合题第37题为代表。该题从史学视角切入,从历史著作、史学发展和历史价值观三方面展开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时间涵盖两千余年,内容横跨中国与欧洲,在人类文明的背景下,通过两千余年史学发展的主题,考查考生对大跨度历史现象和脉络的理解,以及历史学科的高阶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第37题第三问形式活泼,限定少,开放力度大,考生可选择的解题路径较多,适合北京考生的特点,便于他们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该题通过设问使学生回归教材,回归课堂,要求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既考查学科应用与创新能力,还能考出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体现历史教育“立德树人”的功能。

  政治

  2018年高考北京文综卷政治试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教育培养人、发展人的根本目的,把握时代脉搏,彰显时代精神,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科学设置学科任务,考查主干知识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价值观,发挥考试的育人价值,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贯彻立德树人,坚定理想信念

  试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选择内涵丰富的素材,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教育学生成为有国家意识、责任担当、文化自信、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出来。

  第25题通过京张高铁施工过程中攻坚克难的典型事例,让学生真实感受这一超级工程背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第26题以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的创作为情境,弘扬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文化自信。第38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主题,围绕人们的美好生活、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政府的积极作为展开思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第33题通过居民运用手机小程序为街道设计和管理献计献策的真实事例,引导学生自觉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第41题第(3)问由紫砂壶的器物之美探究其文化价值,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久魅力。

  二、坚持素养导向,考查关键能力

  试题坚持素养导向,将学科内容的考查置于具体、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任务,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情境,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做出正确判断、科学解释、合理选择或提出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试题力求通过学科任务、问题情境、学科内容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知识、学以致用的学科能力和开阔的学科视野。

  第24题“开往春天的列车”取材于京郊长城脚下真实事例,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回应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涉及政府职能、旅游业发展、文化需求等多方面内容,富有思维张力和可探讨的空间。第38题第(2)问展示了一组数据和图表,考生需要准确解读图表信息,严密推理,阐述清楚其中的经济学逻辑关系,考查了考生知识的结构化水平和基本的学科思维方法。

  三、贴近社会生活,重视社会实践

  试题贴近社会生活,强调社会实践育人的教育教学导向,引导考生拓宽观察视野,思考社会现实,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试题情境有来自身边生活的机票价格、“懒人经济”、“京津冀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建议、社区参与“路见”、“开往春天的列车”,还有反映时代发展的京张高铁的建造、“蓝天保卫战”、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的美好生活、国家经济政治的重大发展等。试题内容涵盖了学生生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面,引导学生“身在校园,心系天下”。试题贴近生活,宽广融通,考查考生12年的生活积累,促进学生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由做题到做人做事转变。

  四、实现基础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试题重基础、抓主干,关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考查,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命题,突出核心和主干知识,不考偏难怪题,强调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引导教学向课堂和教材回归。确保试题的有效区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力求把学生的创新能力考出来。

  在以往的基础上,2018年政治试题进一步寻求考查内容、考查方式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创新,积极探索能够反映学科本质特征、具有学科特色的考查内容与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摆脱唯一答案的思维模式,鼓励新方法、新思路、新解答。

  第39题“交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着重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方法,从《诗经·卫风》古老的物物交换,到信息、思想和观念的交换,引导考生从具体的一般的生活情境上升到哲学高度。试题既有明确的知识考查角度,又给考生根据个人思维特点和生活经验自主选择的空间。试题采用等级评分的评价方式,考生可以开放作答,给个性化的表达留下了空间,使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上手,都能充分体现自身的水平,发挥激励式评价的作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