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清华大学2018年全国重点中学校长会在深圳举行
2018-12-05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清华大学2018年全国重点中学校长会在深圳举行

400多位中学校长参加 探讨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选拔体系

  12月1日,清华大学2018年全国重点中学校长会在深圳举行。400多位全国重点中学的校长齐聚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就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促进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衔接,从而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选拔体系进行探讨。副校长、教务长杨斌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彭刚介绍了学校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进展。会议还邀请了土木类首席教授张建民院士,计算机系教授、全球创新学院院长史元春为中学校长作报告。

杨斌致辞

  杨斌在致辞中表示,清华大学一直高度重视负有“成人成才成群”重任的本科教育,一直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希望通过清华大学的本科教育,让学生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才,并且最终“出落”成各行各业的“人物”。这一点与中学教育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高校的招生录取,从现阶段可行操作的角度,看重那些显性的、可量化的评价指标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人才培养而言,那些难于显性衡量、难以定量表达的部分,体现出家庭教育、基础教育“看不见却本质性”的部分,对人生的长久发展至关重要。“感谢各位中学校长将最优秀的学子送到清华来,更特别感激你们在‘成绩单覆盖不到的地方’对他们花费的心力。正是这些难以衡量却影响深远的品质才使得他们能够出落成推动社会进步带领行业革命的人物。清华也不会辜负你们的信任,继续对他们进行精心的、沉静的培养,‘于难以衡量处尽心写意,以看不见的教育战胜计算’,我代表清华大学衷心感谢大家!”杨斌说。

彭刚介绍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情况

  彭刚向中学校长介绍了清华大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最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他表示,清华大学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尤其重视本科生的培养,因为一流的本科教育是培养一流人才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最体现一所大学特色的地方。在本科人才培养中,清华大学始终将价值引导放在首位,致力于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使学生具备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无论是“三位一体、通专融合”,还是“以学为主、多样成长”,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希望能为学生拓宽自主发展空间,让学生得到最广阔、最多样化的发展。希望各位中学校长继续支持清华大学,将最优秀的生源送到清华来。

张建民作报告

  张建民以《上天、入地、下海,未来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题向到场中学校长作报告,重点介绍了土木行业的辉煌历史、现实需求以及清华大学土木类的学科优势。2019年起,清华大学将丰富和重构土木大类教育体系,全面实施大类培养。选择土木大类的学生,在清华本科期间将“大类进、大类出”,不再需要在大一结束前进行专业确认和分流。所有土木类学生在大一和大二阶段都将学习校级和大类平台课程,大三开始,学生再选择自己的主修专业方向。“我们采用的是‘4+2’本硕贯通和‘4+5’的本博贯通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了‘本研贯通’基础上的通专融合。”张建民表示,希望广大中学校长鼓励更多有志于做大事业、上大舞台的优秀中学生选择清华土木大类。

史元春作报告

  史元春以《计算科学推动学科交叉创新》为题作报告,向中学校长介绍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计算学科,并分析了计算科学是如何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并从本质上改变人类生产生活的面貌的。

余潇潇介绍招生情况

  “之所以在校长会上特别邀请张建民院士和史元春教授作相关专业的报告,就是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在不同环节、不同阶段直接认识专业,与高考改革的选科相结合,更早地思考自己的专业选择,从专业认知的角度将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进行有效地贯通与衔接。”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余潇潇以《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选拔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为题,向中学校长介绍了清华大学2018年的招生情况,并与到场校长探讨高校招生面临的新形势、新背景和新挑战。她说,今年是清华大学首次将全国重点中学校长会放在北京以外的城市举办,意义非常。未来清华将继续加强与中学的互动,把教育教学的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链条中,与中学携手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选拔和培养体系。

张林介绍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相关情况

  11月30日下午,中学校长们还参观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张林教授向中学校长介绍了学院的相关情况。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武晓峰,清华大学各省招生组教师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