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海南:“入学锦囊”送新生
2017-09-06
海南日报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新的学年已经开启,连日来,数千名大学新生从全国各地陆续来海南入校,准备开始一段陌生而充满期待的人生旅程。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大学生活还一知半解、懵懵懂懂,为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记者近日走访了省教育厅及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请有关专家及老师为他们提供“新生入学锦囊”。

  保持学习态度 改变学习习惯

  大学生仍应以学业为重,但在大学学习中不可完全沿用中学学习的方法。

  “进入大学,大家就会发现,学校里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管理模式都与中学有了很大区别。”海南大学学生处处长陈卫东分析,在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目的很明确——争取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最终考进理想的大学。但是,大学更看重的不是分数,而是知识运用和综合素质,以及是否能够掌握未来从事专业工作或研究的技能和能力,因此需要学生更多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辅导员王鹏以英语学习为例:高中英语学习主要学习课本内容,语法性强、理论性强,属于“强迫型学习”,容易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而大学英语学习则是专业性强、实践性强,属于“自觉型学习”,大学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精泛结合的理念,精读、泛读、听力、写作、口语、英美历史和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等等都可以为大家提供养分。

  陈卫东建议,同学们在大学要坚持高中学习的良好习惯,但要改变高中的学习方式与态度,在大三、大四学期打下一定基础后,要积极参加相关专业的比赛或者专业实践活动,提升自己对专业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主动和专业老师交流,获得更多的专业学习建议,了解最新的专业发展动向。

  正确看待差异 尽快熟悉环境

  说完了学习,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谢丹补充,大学所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智慧,还能帮助其塑造优秀的品质和人格。对新生来说,大学生活犹如一面镜子,要学会用宽容和豁达的心态去面对和适应崭新的大学生活,生活必将给予相应的回报。

  她说,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风俗、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糅杂在一起,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也有很大差异,大家都需要调整好心态用心认识大学生活,正确看待差异,学会适应环境,让自己尽早进入大学既定的轨道。

  其次,同学们要努力学会独立生活。大学是学生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阶段,独立生活应从身边不起眼的小事做起,比如,备好日常生活用品,整理好自己的床铺、衣物,结合学校规定合理规划和分配时间,尽快熟悉校园内外食堂、医院、商店、邮局、银行等生活服务设施的位置、开放时间等,信心满满地迈向独立生活。她还提醒,海南的天气较为炎热与潮湿,从外省过来的同学应及时准备防暑防晒防潮物品,避免出现中暑、湿疹等不良症状,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安全。

  此外,学生社团和学生会作为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学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大一新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积极加入学生社团组织或者学生会,以及其它学生组织。这将帮助大家更快地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勇敢追求梦想 探索未知领域

  近几年,“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成为大学校园里的高频词汇,越来越多大学生对创业产生兴趣。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林琛也认为,当今世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周期越来越短,奇点出现、科技爆发、认知盈余与共享主义将极大地促进工业化和智能化的进程,面对多样、多元、多变的未来,同学们要努力建构能够适应自己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他建议,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同学,可以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科技竞赛和学科竞赛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学术科研创新领域。

  当前,省教育厅已经出台了《海南省高等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指导高校将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程,同时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扫除了后顾之忧。

  林琛希望,同学们能在实践中理解创新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培养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提升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创新、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自觉追寻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贡献青春力量的“诗和远方”。(记者 陈蔚林)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