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海南权威专家解读:2017,高考之变
2016-11-26
海南日报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新的考试大纲出来了,怎么有的选考的内容变成必考了”“有的选考模块删除了,我们还有必要进行复习吗”……近日,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引起了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和热议。

  新修订的《考试大纲》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科目变动较大,为什么要作出这些修订,教师和考生应该如何调整教学、学习和备考方式?11月21日下午,记者专访了省考试局、省教培院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各高考学科教研员,为你一一解答。

  有人担心,此次《考试大纲》发布时间仓促、内容调整较大,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2017届学生的高考成绩?

  对此,省考试局命题与评价处处长蔡亲鹏表示,《考试大纲》每年都会作出细微调整,修订后发布时间约在应届考生高考的前一年年底或当年年初。这次大纲的修订工作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广泛调研、听取包括高考命题专家、课程标准修订专家、教育测量专家、中学教学研究人员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基础上形成的。《考试大纲》相较往年更早向公众公布,不存在“仓促”一说,考生及老师有充足的准备和应对时间。

  “今年的《考试大纲》之所以引起更大关注,是因为各学科特别是语文、物理两个学科的考试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举例,语文学科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设为必考内容,以适应高校对新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物理学科将以往的动量和近代物理等选考内容列为必考,以满足高校对人才选拔和未来培养的基本素质要求,又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加强对物理基本理论的教育教学;数学、历史、地理、化学等学科则删掉了部分选考内容,以减少重复考查。

  此外,《考试大纲》还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等等。

  “我省将从2017年起实施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预计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次《考试大纲》的调整很有必要,将为我省顺利实施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架起一座过渡桥梁。”蔡亲鹏强调,教育部重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即将发布,新方案、新课标和当前的实验版本相比,都有了许多新的变化,由此可以预见,针对2020届考生发布的《考试大纲》还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语文和物理变动较大

  语文

  省教培院中学语文教研员谢炜:

  增加“古代文化常识”考查

  调整:现行《考试大纲》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为选考模块,要求学生选择1题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解读:“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累,很难“速成”。从我省历年考试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考生在选择题目时会避开“文学类文本阅读”,许多学校也都不重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这次大纲的修改意义重大,不但夯实了对考生素质的全面考查,对一线教学中存在的轻视文学审美教育的倾向也起到了纠偏作用。

  调整:“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解读:这个调整很有必要。传统文化的教学重在认知、理解和传承,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核心内容。这次修订明确提出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意在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文史知识,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神韵和价值理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调整:在能力目标方面,新的《考试大纲》更加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同时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解读:语文学科有着显而易见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厘清学科的能力目标,有针对性地矫正语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某些问题,对于一线教学和备考都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总而言之,这次考纲修订在命题上强化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对语文教学有特别值得关注和思考的意义。

  备考建议

  语文学科总体考试内容依然在教学的范围之内。重点是要研究大纲及考试说明,特别是要基于考试内容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第一,注重基础,强调积累。把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抓紧抓牢,不仅要有语言基础知识和写作素材的积累,也要有语言输出,即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写作;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怎么用,要反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第二,重视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知识的梳理。对文言传记相关的常识进行分类整合和归纳梳理;做好文言知识积累,对于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知识结合习题归纳强调;名篇名句要通晓其意,理解背诵,强化默写,对出错频率较高的字加强记忆。

  第三,夯实鉴赏评价、图表等题型的复习和训练。可根据考纲要求和学情实际,精心设计相应题型对学生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

  要特别提醒的是,在备考复习的方式上,教师要优化备考的方法和策略,要强调学生的自主练习和领悟,适当进行考试的适应性训练。

  物理

  省教培院中学物理教研员罗基鸣:

  选修3-5的内容被列为必考

  调整:进一步细化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题进行阐释,明确能力考查的具体要求。

  解读:这5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调整: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2-2、3-3、3-4、3-5。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

  解读:选修3-5中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重要规律。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内容,将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的高中物理知识体系。

  其次,高考将选修3-5中光电效应和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列为必考,将有利于引导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近代物理的发展历程,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了解并理解科学发现和物理实验是促进物理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

  备考建议

  学校教学内容要覆盖选修3-5全部内容。各普通高中学校在组织相应年级物理课程教学时须在内容上确保全覆盖地落实到每一位学生;对于需要补充选修3-5模块教学的学校,教学上可以根据实际采取不同策略,如整体安排和推进该模块教学,或将该模块内容适度拆分,与其他考试内容的复习有机融合方式开展教学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要求上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相应要求,切忌拔高要求。

  对考生来说,选修3-5作为必考模块以后,其中一些内容可与原有考试内容进行适度融合,但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不必过度强化综合。

  其他学科变动不大

  知识要活学活用

  “靠刷题考高分更难了”

  数学

  海南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贺航飞:

  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数学学科选考模块“三选一”改成“二选一”,减少了“几何证明选讲”模块。“数学文化”备考可以关注2015年以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或者省市调研题。

  英语

  省教培院中学英语教研员卓俊斌:

  《考试大纲》对英语学科的修订内容主要集中在完善和调整部分文字的表述,使之更为简洁、准确,但试题的题量、题型、考试的范围、难度都没有变化。

  政治

  省教培院中学政治教研员邓楚君:

  《考试大纲》将所学政治学科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靠刷题考高分更难了。学生不仅要做到精准理解,还要学会知识迁移,根据社会现象推导知识,知识目标明显拔高。建议关注时事政治,把时政热点与课本有效对接。

  历史

  省教培院中学历史教研员李海英:

  历史学科包括“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6个选考模块,新修订的大纲删去了选考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整合历史知识、探求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是今后高考考查重点。

  地理

  省教培院中学地理教研员曹红焱:

  现行《考试大纲》选考内容规定的3个选修模块“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在修订后删去了“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因为现行《考试大纲》的必考内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已包括“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修订意在优化考试范围,减少重复考查。

  化学

  省教培院中学化学教研员吴益平:

  化学学科选考内容由现行《考试大纲》的3个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和“化学与技术”,调整为2个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教师应摒弃所谓的“直击高考”,拓展教学的宽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与化学发展前沿,同时,应摒弃“题海战术”。

  生物

  省教培院中学生物教研员许冠学:

  《考试大纲》对生物学科考试的修改,一是对能力要求和知识内容的部分表述进行了调整,二是删去了“植物的组织培养”的内容,三是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国家高度关注的”等有关内容的掌握要求。生物学科在此次大纲调整中幅度较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