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高考前最后一个月咋复习?听听各科名师怎么说!
2017-05-05
大众网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距离高考还有最后一个月时间,如何利用好这宝贵的一个月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复习?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各科名师们这样建议大家。

  冲刺高考语文的策略

  山东省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石晶

  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短时间内大幅提高分数的可能性很低,因此,在最后30天,考生很容易出现对语文的松懈状态。因此这一时段,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适当的紧张度,从而能正确的评价自己,既不过分自卑也不盲目自信,最后以昂扬乐观的姿态走进考场。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复习:

  1.基础是关键,整理很必要。基础知识上的失分,有时很难用试题后面“能力”方面的“优势”彻底弥补上来。所以,必须系统梳理,重点突破。不必做过多新题难题,题海战术既浪费精力又没有效果。可以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把已做过题目梳理好,要相信三年用心的积累,一定胜过一时的匆忙操作。也可以把前两三年的高考语文试题重新做一遍,以理解命题者的思路、领会命题的方向,总结一些解题方法,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作文是大头,千万别放手。对很多考生来说,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所以,最后这段时间要花些工夫在积累素材和思维训练上面。这个素材不是去背一些优美语段篇章,而是关注一些国内新闻、网络事件,写作时让自己的作文言之有物,在作文中塑造一个认真活在当下、思维敏锐、视野开阔、见多识广的自我形象。在收集整理素材的同时,不可忽视思维训练,因为我们的“读”与“写”都离不开严整清晰的思维过程,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是双生花,忽视任何一方,我们的备考都是低效的。

  3.阅读是保证,关键是方法。阅读------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都是理性思考的过程,它应该遵循阅读的规律,例如从文章的思路入手,了解文章的大意,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去揣摩那些精采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等基本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题目的要求规范答题,这是解答阅读题比较可靠的方法。至于文言文的阅读,一定要放到具体的语境中。例如实词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每一选项所提供的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如果文意不通,该项就可能是错误的。翻译题更不能离开文言选段的整体内容,要做到“句不离篇、词不离句、字字落实”。译出的句子要自己看得懂、读得顺,省略的要补好,颠倒的要调整,不通的要理顺,译文力求通顺流畅。

  高考离我们已只余三十天,同学们应该立足全局,做好这几方面的复习,全力争取最好成绩。

  高考英语冲刺建议

  山东省实验中学英语教研组长宋武栋

  在2017年高考即将来临之际,广大考生和家长往往对英语学科如何进一步提高感到迷茫,感到没有抓手。就此话题,给大家提供以下建议:

  1.注重基础

  高考英语试题越来越重视对考生语言能力的考查,逐渐淡化对英语知识的考查。但语言能力一定来自于语言知识,即离开了基础的语言知识妄谈语言能力的提高是没有道理的。因此,在高考冲刺阶段,建议广大考生回归基础知识,梳理基础词汇,构建基础语法的体系,熟记一些基础的短语和基础的句型。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舍近求远。

  2.有选择地突破词汇

  基本的词汇量是英语测试的基本功。但是,高考已经临近了,这时再按照字母顺序把高考考纲中要求的3500个词汇扫一遍是不现实的,也是低效的,没有针对性,实为下策。

  因此,我们建议大家有选择地突破词汇,例如:分级突破。把3500个考纲词汇按照难度分为三级,一级为初中词汇,二级为高中常见词汇,三级为《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带星号的“八级词汇”。然后,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分层突破,此为中策。

  高考英语的《考试大纲》明确了24个常见话题,如果我们可以按照话题进行词汇的突破,善莫大焉。如“世界与环境”就是一个经常被考到的热点话题。围绕着这一话题,就会产生一些所谓的高频的“周边词汇”。以此为主线,逐一突破核心词汇,此为上策。

  3.找准弱点,强化练习

  经过了三年的学习,每个学生都会逐渐发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强项要保持,弱项要强攻。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所以,每位考生应该明确自己经常丢分的弱点,具体到语法项目,如“我的时态和语态老丢分”或“我在非谓语动词上一直没搞明白”;也可以具体到题型,如“我阅读七选五是个弱项”或“我在短文改错方面需要提高”。如果能明确找到自己的弱点,剩下的就是在自己的薄弱环节上下功夫了,找一些高质量的练习题,细嚼慢咽,分析透彻,摸清规律,总能提高自己的成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