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拟在自主招生中实行“校长直通车计划”和“圆梦计划”。前者实行校长推荐制,后者面向全国50所县及县以下地区中学,也由校长实名推荐,对象是在县及县以下地区学校就读,被推荐的考生原则上要求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
“校长直通车计划”由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圆梦计划”面向全国50所县及县以下地区中学,也由校长实名推荐。“校长直通车计划”的对象是各地区拔尖中学中,综合素质高或具有某方面特长且具有人大相关学科培养潜质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人大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校长直通车计划”旨在尊重考生丰富的个性和学校学科与人才培养特色应紧密结合的教育规律,有针对性地科学选拔人才,推动社会建立诚信...
人大招办表示,“圆梦计划”每年拟选定50所县及县以下生源好、信誉好的中学。进入“圆梦计划”推荐序列的考生,原则上要求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
人大将组织专家组对被推荐考生的平时成绩、竞赛获奖、社会工作、个人陈述等进行综合评价后,最终确定其面试资格并上网公示。面试将在北京进行,考生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人大将为其赞助参加面试的必要费用...
11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开始接受全国中学对该校2012年自主招生“圆梦计划”推荐资格的申请,人大招办负责人也首次解释了“圆梦计划”中引发公众热议的“家中三代无大学生”的推荐门槛:三代系直系亲属,大学需统招学历。
此前,人大宣布2012年自主招生推行“圆梦计划”。提出被校长实名推荐的考生,原则上平时成绩排在学校前10%,且家中三代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只需通过面试,高考成绩达到生源省份一批录取线即可被人大录取。这一门槛一时引起热议...
面对公众质疑,人大招办在保持了四天沉默后,首次回应:设置“家中三代无大学生”的门槛主要是考虑引导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贫困生、农村生源和偏远地区学生群体,但人大一所学校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一条款并非歧视,而是将机会给予最贫困、最有上学需求又最需要帮助的学生。
公众担心,这种只针对某一类特殊群体的自主招生政策,会被其他群体通过转换身份侵占。对此,人大和各中学将在做好审核和调查的基础上,全程公示推荐过程...
针对社会上争议的焦点,人民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李向前表示,“三代之内无大学生”主要是考虑到积极引导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贫困生、农村生源、偏远地区学生等这个群体,也是为了平衡人大本校生源比例。
“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条件,主要是想让最贫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圆梦”,所以标准卡得比较严。“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条件不是不公平对待贫困生,而是要给最需要上大学的学生一个机会...
“三代无大学生”的规定乍一听,着实颇“雷”。一则,此说法极易让人联想起当年“工农兵上大学”所要求的“三代贫农”,也难怪有网友嘲笑人大此举让人恍然重回讲究“根正苗红”出身的年代;二则,如此限定,似乎有将不少成绩优秀、但不符合条件的农家子弟排除在外的嫌疑,与唯才是举的选才宗旨相悖。
但作为校方,恐怕也有充足理由——须知,该项政策属于“圆梦计划”的自主招生范畴。既然属“自主”招生,学校有自己的考量,似乎也无不妥...
从“举孝廉”到“查三代”,名校的自主招生政策花样不断,令人眼花缭乱。与以往相比,这种关注农村、关注基础教育薄弱地区的视角值得赞赏,但在现实语境下,这样的举动却显得杯水车薪。一来,自主招生的名额有限;二来谁也不敢保证选出的就是真正的寒门学子。
从关注城市到关注农村,这是国内高校针对自主招生制度的一次自我纠偏,但从另一方面讲,这是不是也暴露出了目前自主招生制度的弊端...
或许,在中国人民大学看来,能够给农村地区提供的政策倾斜并希望这些有限的名额能够使那些最需要的人受惠。于是,就人为设定了这样一个条件,但问题在于这种查“三代”的方式,能作为判断谁是最需要照顾的学生的标准吗?
另一方面,这种查“三代”的考察方式也确实是不公平的,试想,同样是寒门学习,同样学习优秀,仅仅因为自己家里出过大学生,就无法得到应有的制度倾斜,这对学生们来讲公平吗?毕竟,家里出过大学生又不是什么过错...
首先,政策的初衷或许不错,但给公众的感觉是制造噱头超过实际意义。三代内没有大学生的农村家庭,不一定就是贫困家庭,倒可能是村干部、老板家庭,同样,贫困家庭,完全有可能三代之内是有大学生的。
其次,计划会不会被权势阶层钻空子,会不会有当地的官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运作?从自主招生高校所实行的公示制度看,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的信息公示极为有限,这就为权势交易提供了空间...
人大的“圆梦计划”是一个特招计划,招生人数有限,当然有必要设定一些特殊条件以缩小范围。这就像政府财力有限,只能通过设定一些条件,将有限的补贴发放给特困人群。家里有人上过大学当然不是坏事,只是人大认为,家里好几代没出过大学生的农村考生更应该受到照顾,仅此而已。
对农村情况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农村家庭出一个大学生,哪怕是几代人中出一个大学生,对这个家庭而言都是莫大的荣耀、希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