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落实国家职教20条,对接国家"高职特高计划",上海印发一流高职建设方案
2019-04-08
上海教育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接国家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要求,近日,上海市教委印发了《上海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一流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建设试点方案》,就本市统筹发展一流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打造一批一流高等职业院校和专业制订了一系列试点方案。

  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按照关于“在落实国家赋予的战略任务中构筑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对接“五个中心”“四大品牌”需求,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建设一流为目标,专业建设为基础,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重塑上海技术技能人才战略新优势,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2基本原则

  坚持“一流”定位。引导一批高职院校和骨干专业瞄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汇聚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一流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要有一流专业(群)支撑。

  坚持服务需求。聚焦“五个中心”建设、打响“四大品牌”,引导高等职业院校主动面向产业经济发展重点领域,找准主攻方向,聚焦重点发力,创新建设理念、拓宽发展路径、做实改革举措,为培养新时代的“上海工匠”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产教融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高等职业院校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匹配度,将产教融合作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与本市重点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格局。

  坚持绩效导向。突出目标导向,对建设项目实施全程跟踪,强化事前绩效设定、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形成动态调整、滚动支持的建设机制,促进学校和专业对标最好、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文化创新、国际影响等方面的能力水平明显提升。

  3建设目标

  主动服务“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发展需求,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大力发展一流专科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围绕工匠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创建、双师队伍建设、协同基地打造、培养机制完善、院校治理创新、社会服务提升等方面夯实基础、培育优势,支持推动一批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进入国际一流、国内领先行列,打造2-4所国内同类最好的高职院校,建设10-15个左右在国内具有引领作用的标杆专业,带动上海高职整体建设和发展,实现服务上海所需、产教深度融合、国内树立标杆、国际具有影响的发展目标,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重点任务

  培养一流的“上海工匠”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党对高职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健全“三圈三全十育人”的思政工作机制。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三进”工作。深入推进以思政课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建好“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育人规律,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2.培育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要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成为办学的鲜明特征。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努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育人环境,为上海工匠培养奠定职业教育文化基础。

  3.培养杰出技术技能人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国际交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双证融通”改革试点,提升学生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瞄准本市重点发展产业人才需求,通过与国内外高水平职业院校、国际大型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培养国际化、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全方位推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实施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等教学改革,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专业技术技能过硬、对企业贡献突出,并能参与国际竞争的杰出技术技能人才。

  创建一流的品牌专业

  4.优化布局结构。坚持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基于大数据创建科学可行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引导学校聚焦本市重点发展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学前教育、养老服务等产业领域,设置与需求相匹配的新专业。同时推动高校主动淘汰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培养质量不佳的专业。

  5.建设一流专业。对接国际先进标准,引领国内同类专业标准建设,率先开展并通过国内外相关专业认证,辐射带动专业群协同发展。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能主持或参与行业主要技术标准制定。依托专业优势,学校成为行业主要和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6.重构课程体系。对接现代技术发展趋势和岗位能力要求,构建契合产业需求的职业能力框架,将行业最新的技术技能标准转化为专业课程标准,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应用性、创新性的高职“金课”,其中部分课程冲击成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拓展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健全教材专业审核机制,形成课程比例结构合理、质量优良、形式丰富的课程教材体系。

  建设一流的双师队伍

  7.加强教师政治引领。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标准,深入开展教师理想信念学习教育,坚定“四个自信”,在人才引进、人才选聘、课题申报、职称评审等过程中,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等方面的考核,引导教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8.促进教师提升发展。深化教师培训工作,完善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主任轮训制度,依托高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行业企业,开展“市校系”三级专业教师培训,提升专任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在行业发挥引领作用的专业带头人,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9.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专任教师实践能力,依托本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行业企业,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全面落实教师每5年必须在企业实践1年以上制度。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相关要求,将教师是否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高水平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教师聘任的重要依据,提高双师型专任教师比例。针对行业高技能人才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行业技能大师进入高职院校的入职任教标准,大力拓宽从行业聘任高技能人才的渠道。打造一支拥有国家名师、行业名匠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团队。

  打造一流的协同基地

  10.建设应用技术研发中心。面向战略新兴产业和重点发展领域,整合校企各方优势资源,打造高水平的应用技术研发团队,成立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广,切实解决企业生产面临的技术问题,成为相关行业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的重要策源地,提高学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

  11.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探索“校校协同”,组建跨院系、跨专业合作团队,共同开展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推进“引企入教”,鼓励企业联合高等职业院校设立产业学院、大师工作室,加强成果孕育与转换。与行业企业共建先进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12.打造品牌职业教育集团。提升职教集团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加强各成员单位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延伸产业、师资、信息、就业等合作链条,促进职教集团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发展。依托职教集团平台,助推学校在国家行指委等各类行业组织里发挥重要作用。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在相关国际职教组织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完善一流的培养机制

  13.完善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高职承上启下的作用,优化中高贯通、高本贯通培养模式,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本科与专业硕士各学段衔接的培养模式,构建“中职-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相衔接的培养体系。支持一流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开展五年一贯制职业院校试点改革,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14.开展高水平技能竞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积极参与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等技能竞赛活动,将竞赛标准融入教学之中,不断提高获奖层次和数量,力争实现上海高职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上金牌零的突破。推动高校成为国家或市级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培训基地,全力办好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创新一流的院校治理

  15.提升院校治理水平。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形成以大学章程为统领、规范行使办学自主权的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学校校企合作理事会、学术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理事会参与决策咨询、推动校企合作、开展监督评估的职能,积极构建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参与学校办学的运行机制。

  16.完善质量保障机制。切实发挥学校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以高职质量年度报告编制与发布为抓手,强化质量监控,全面建立高职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提升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水平。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积极支持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高等职业院校评价。

  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

  17.积极服务国家战略。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鼓励学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职业培训基地、搭建“鲁班工坊”平台,把上海高职优秀教育成果输出国门与世界分享。扩大中外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力度,提高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外国专业留学生数量,提升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服务东西部扶贫协作需求,以就业脱贫为导向,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开展东西职业院校协作全覆盖行动。促进长三角三省一市优质资源共享,选择部分行业领域成立长三角职业教育联盟,发挥牵头领衔作用,探索深化合作、提升协作质量的有效机制,为提升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作出新贡献。

  18.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实施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发展多样化的在岗人员继续教育。鼓励学校主动承接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组织的职业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培训,服务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成为本市提高劳动力人口受教育年限的主力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