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聚力县域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2022-10-09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2021年,江苏省靖江市获评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地区。作为靖江市唯一一所职业学校,近年来,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省靖中专校)以“创新驱动 融合发展”为核心,不断提升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县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同。今年8月30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发《为县域发展留住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资源“下沉到县”的江苏实践》,专题报道了省靖中专校在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上取得的跨越式发展,为县域经济插上了腾飞翅膀。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省靖中专校矢志勇当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东线第一帆”,加快构建以“五年制高职”为主体、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现代职教体系,五年制高职教育驶入发展“快车道”。学校坚持职业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主线,秉承“修德 学技”的校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了职业教育育人模式的“靖江样板”,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扩规模,破解企业人才紧缺需求

      靖江位于江苏中部,从制造业起步,以实体经济见长,共集聚14个工业门类9000余家制造业企业,2021年位列“工业百强县”第26位。相对于靖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困境”正在凸显:电焊、模具、数控等技能用工需求存在较大缺口,高级技师等领军型蓝领严重不足,初级工和中级工的梯次储备也不合理,亟需一大批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

      “今年有60多家企业来学校招聘,急需技术技能人才1800余人,最紧缺的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顾卫国介绍。据了解,制造行业涉及的智能焊接、模具、数控、自动化设备操作等技能用工与主导产业用工需求缺口都较大。大明金属科技缺一线操作工近百人,赛德力制药缺焊工、车工80余人。部分电机企业紧缺相应技术工,汽配企业一线装配工存在严重缺口。人才紧缺的问题,不仅让企业犯难,而且也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要就是扩大招生规模。“企业急盼我们能扩大五年制高职培养需求,原因在于五年制高职既能满足企业产业工人需具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要求,又能有效保障企业岗位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近三年,学校招生数年均增长30%左右,全日制在校学生数实现翻番。”学校招生就业处主任姚小岗介绍。

      据了解,学校紧贴区域产业,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为企业培育了产业急需的“生力军”,为行业发展积蓄强劲人才动能。将专业建在产业链、需求链上,高质量服务“船车机电”等传统产业和“大飞机、大健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尤其针对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进行专业布局及人才定向培养。目前已制定靖江市“百名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育计划,以提升职业教育对市场变化的敏锐度和适应性,强化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2022年,学校全日制招生持续保持上扬趋势,完成招生1247人,其中五年制高职招生350余人。

      未来,这些学生将成为当地企业就业的“主力军”。学校招生就业处主任姚小岗满怀欣喜地表示:“五年制高职帮助本地企业留住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我们对2019至2022年毕业的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就业跟踪,发现超过85%的毕业生都愿意留在靖江就业,特别是农村生源的毕业生几乎都选择在本地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农村生源的毕业生是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非常关键的角色,成为连接县区和农村的传送带。与异地就业比较,他们更愿意选择家门口的企业。“江苏恒义汽配制造有限公司、江苏迈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等县域规模企业急需我们这些具备专业技能的产业工人,工资高,待遇好。我们也不愿意舍近求远去找工作。”2022级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秦孟飞表示。

      促升级,厚植蓝领人才培养沃土

      今年夏天,酷暑难耐,正值学校放假,学校领导依然马不停蹄。江苏新程工业、江苏大中电机、江苏上骐集团……这些龙头企业都在他们的访企名单上。“要趁暑假多走访企业,调研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形势。”顾卫国校长道出关键。

      这样密集的访企行程,几乎每年都会在学校工作安排中出现。作为职业学校,育人工作并不仅仅是关心教育教学的“小账本”,而是要主动放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里“算大账”。正是这种大视野,让学校始终在县域经济发展里发挥了人才“蓄水池”的作用。

      进入新时代,学校一方面更加注重提前布局,与企业共同前瞻性规划未来职业与专业,精心绘制行业人才供需分析谱系图,以此进一步优化五年制高职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学校主动对接产业优化专业布局,立足靖江经济结构特点,围绕“产业链”布局“专业群”,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引领,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一批品牌专业,先后创成省级现代化专业群2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打造与地方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同时,学校加强重点领域人才培养。聚焦“长三角智造市”发展定位,顺应特色产业集群、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等需求,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和重点企业,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和航空产业人才培训基地等,探索实践“5-7-9”(5年高职+高级工、7年本科+技师、9年专硕+高级技师/工程师)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高质量服务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

      2021年,总投资52亿元的凯飞民用航空结构件项目开工建设,成功落户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凯飞公司选址的时候,就把我们学校作为重点的考察范围。”学校副校长徐刚透露。学校瞄准航空制造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延揽英国韦斯顿学院等海外教育资源,在师资培养、技能研训和师生交流等方面携手发展,共建立足靖江、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航空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在地国际化”。

      此外,学校持续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推进“三教”改革和“1+X”证书制度实施。招引高技能、高层次人才,聘任企业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组建校企融通专业师资团队,建成2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和一批省市名师(名技师)工作室,打造一支“双师双能”型师资人才队伍,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保驾护航。

      高融合,助力工匠队伍的大发展

      将“院校建在开发区里、专业建在产业链上”,2019年,坐落在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和靖江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高标准完成建设。靖江市先后制定出台《靖江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共建共享方案》和《靖江市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统筹资源开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校积极构建“政行企校”紧密合作平台,以资源整合促融合发展,以多元联动促共建共享,高质量打造“实习实训、职业培训、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四大基地,聚力建设劳模精神的传习所、精英蓝领的训练营、产教融合的试验田、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奋楫打造五年制高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大舞台”。

      “2020年至2021年,我们老师、学生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研发了26个实用新型专利。”学校产学研办公室倪建宏主任说。今年暑期,倪建宏带队赴江苏上骐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交流和企业走访工作,了解学校产学研服务团在该公司叉车整车测绘项目上的进度。本次联合测绘项目是由4名专业骨干老师,5名省技能大赛学生选手和1名企业技术负责人共同完成。这5名省技能大赛学生选手均是来自五年制高职的优秀学生。

      近年来,学校贯通校企双元人才培养。坚持与“企业联盟、行业联合、园区联结”建设路径,与本地优质企业建立稳定的培养、就业合作关系,合作共建20个紧密型教师实践基地、30个生产性实习基地,加快建设“靖江工匠”学院,形成校企一体、产教协同的育人模式。

      同时,学校以公共实训中心为载体,共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发挥牵头泰州市装备制造业职教集团、智能制造技能大师共享服务团的作用,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每个主干专业都与骨干企业共建1个以上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实施“产学研一体、职场化育人”。

      谋未来,赋能高质量的升学就业

      近三年,省靖中专校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也高达96%以上。很多学生在实习期,就已经被企业提前预定。这是一组令人瞩目的数据,高就业率和满意度的背后,得益于学校在升学就业上未雨绸缪,不断拓宽学生上升空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2年5月1日施行的新修订《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学生不仅可以读大专、上本科,还可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目前,学校致力于构建“中职—五年制高职—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贯通培养,打破了职业教育学历“天花板”,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升学途径,满足了更多学生提升学历层次、提高技能水平的需求,既支持五年制高职学生通过专转本进入省内普通本科院校深造。同时,院校企合作为五年制高职学生提供“专本套读”,以助力蓝领工人向“智造”工匠大转型,实现高学历与高技能的同频共振,促进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留在地方就业,进一步提升人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如今,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家门口上大学不再是奢望,而成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学校打通成长通道,与江苏新程工业等80多家企业开展紧密合作,与企业一起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效率培养,践行“学校与企业、基地与车间、课程与岗位、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六个对接,促进校企之间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衔接与协同,形成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合力。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人生出彩”的故事,正在校园内接连上演。

      刚毕业于金陵科技学院的李可胜,忘不了收到本科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尽管事先在网上已查到录取结果,但拿到录取通知书时,还是抑制不住内心激动。感谢学校,感谢专转本,让我的未来可期。” 李可胜是省靖中专校2013级焊接专业五年制高职学生,因为参军入伍,这份迟到的幸福晚点两年,却依然抵挡不住他追逐工匠的梦想,毕业后的他毅然选择在靖江工作,为家乡奉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

      李可胜式的“晋升”,是学校“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考试进入大学的群体缩影。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学生通过专转本或专接本考试,圆自己的大学梦。据李可胜介绍,“专转本渠道的毕业证书和普通高招渠道录取的毕业证书是一样的。”

      种下梧桐,引来凤凰。令人欣喜的是,不少五年制高职专转本、专接本毕业生积极响应靖江市“筑巢引凤、聚才引智”马洲英才系列人才政策,毕业后选择回靖就业创业。“近三年,我们尤其对学校五年制高职毕业生进行了升学就业跟踪,显示愿意扎根靖江,助力家乡建设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学校实训处主任赵焰平介绍到。他们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深受企业青睐和社会各界好评,每年都有优秀毕业生入选“靖江工匠”、“企业首席技师”,许多学生成长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批这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已成为本土产业发展不可替代的人才供给枢纽。毕业生“升学有路 就业有门”,也让职业教育认可度、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学校主动肩负起“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的历史使命,在砥砺前行的道路上“扬帆起航 跨江赶海”,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魏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推荐高校

      推荐学校

      中职院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