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人生的“出”与“入”

http://gaokao.eol.cn/   来源:   2005-09-09 

(考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能看出这位国学大师独特的为文之道,而且能感悟到其中深蕴的人生智慧:人而为事,出能观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所谓“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进去”。做事时全身心的投入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成事的决心和做事的效率。而浮于表层正是成功的死敌,浅尝辄止的结果是使我们像寓言里的那只鼹鼠,门门懂却样样瘟,终究做不好一件事。

有一个故事大家都不会陌生,说的是罗丹在工作时差点把他的客人茨威格锁在工作室里。从这件事中,我们不难看出罗丹对工作的投入到了何等程度,他“钻进去”工作,竟忘掉了整个世界。后来茨威格回忆说,那天他在罗丹工作室学到的比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还多。这种“入”的境界和知识同样重要。纵观古今,大凡成事者无不有“入”的决心。“入”才有王羲之写完的18缸墨水,“入”才有玄奘取经跋涉几万里的行程,“入”才有陈景润演算的几十麻袋的稿纸。有了“入”,一切才有成功的可能。

当然,这里所说的“入”并不代表一味蛮干,而是要与“出”相协调。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有这样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对“出”的必要作了最好的阐释。我们做事,主观意识起着主导作用,而人的想法谁也不能保证不出一丝纰漏。荀子曰“智者干虑,必有一失”。当我们出现失误时,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就可能误入歧途,等我们醒悟过来时,也只能哀叹“一失足成千古恨”了。所以,在做事为人时,跳出主观的圈子,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我们少犯错误。

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来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常常听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要知道,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做事中吸取教训,对“出”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有人说,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却能增加它的深度;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数量,却能提高它的质量。我们要把握好“入”和“出”,用“入”来增加人生的深度,用“出”来提高生命的质量,在出入之间,创造成功的人生。

点评:

这是一篇思维缜密,论证严密的考场佳作。作者站在成功人生的高度,去审视文题,在巧解国学大师王国维独特的为文之道的论述中引发对人生的深入思考,感悟到一种人生的智慧:人而为事,出能观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机智地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紧扣中心论点,分别从“入”和“出”两方面展开论述,纵横捭阖,汪洋恣肆。或引证,或例证,或正反论证,或假设推理,论据充分,文气晓畅,见解精辟,很有说服力。

作者刻意打造自己的标题和语言,在对比中亮出标题,表明风格,昭示主旨,亮人眼眸。虽是说理文,而语言却极具磁力;对比、引用、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文采斐然。不但如此,作者还刻意修炼自己的慧眼,始终以辨证的眼光看人论事,不主观,不偏激,入情入理,入理入心,令人信服。(唐仕伦)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掌上高招服务号

中国教育在线高考订阅号

高考估分定位 志愿填报指南 模拟志愿填报 估分选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 双一流高校 985大学 211大学
历年分数线 历年一分一段表 历年投档线 高考真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