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大学校园打响毕业生就业大战

http://gaokao.eol.cn/   来源:   2006-08-14 

  进入十一月以后,各高校本专科毕业生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工作越来越难找,现在还不动手,就太晚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小陆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比应届生们行动更早的恐怕是那些精明的商家。虽然各高校的校园招聘会尚未开始,已经有人才网站、中外各大公司将招聘广告作到了校园里。北大一位老师看着三角地里铺天盖地的商家广告不无感慨地说:“会作生意的人永远是抢先一步。”就在这忙碌纷杂的背景下,北京各高校校园里一场毕业生就业大战拉开了序幕。

  年年工作不易寻

  工作还得年年找

  一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负责老师告诉记者,从客观形势来看,2001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仍不乐观,但毕业生们总是要找到工作的,因此虽说近几年年年工作不易寻,工作还得年年找。这位老师坦言,学校能做的除了给大四学生提供更充裕的时间找工作,就是让学生们接触到更多的社会单位。因此,虽然教育部规定11月20日以后社会单位才能进校招聘,一些单位提前在校园作宣传广告,学校也不过分追究了。毕竟一切以找工作为重嘛。

  小文同学“十一”长假之后就没闲着,他告诉记者,已连续应聘了三家单位:一家网站、两家外企,效果还不错,不过,他为此也花费不少,光是应聘用的全部“行头”,从名牌西装、真皮皮鞋到皮包、眼镜,就花去了他近千元,小文认为,虽然投入的资金够他近两个月的生活费,可现在找工作不注重包装怎么行。

  北大的小张同学上个星期除了读书就是做简历,她告诉记者,以前从没写过简历,于是听从“学长”们的教诲,先从各人才招聘网上“荡”下各种简历范本,再去粗取精,粘贴复制,最终制成一式两份中英文简历,再贴上自己的“玉照”,一切OK了。不过,小张担心她的同学都是这么干的,她的简历是否会太过千篇一律了呢?

  除了外表包装和简历,不少应届毕业生们更看重对知识技能的培养。10月21日在北航的托福考试现场,记者看到了七八个大四应届毕业生,他们告诉记者,除了为将来出国留学做准备,现在考托福还想向用人单位证明一下自己的英文程度如何。现在仅仅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几乎不具备多大的竞争力了,因此要是在毕业之前取得一个高于600分的托福成绩,对于应聘外企还是很有帮助的,一些同学称,由于八月托福成绩在十一月之前就能拿到,因此参加八月托福考试的应届毕业生更多。另据了解,一些洋证书在大学校园里也备受欢迎,比如计算机类的微软认证证书,会计类的ACCA、CGA等等。而在目前的IT企业、外企等公司,这些洋证书也是颇受青睐的。

  书到用时方恨少人若是才不嫌多

  与大学毕业生们为找工作不断充实、完善、提高自己相对应的是,时下不少用人单位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爱才、用才之心。

  据了解,除了把宣传广告作到校园里,让毕业生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不少用人单位还私下里开始了人才预定。于是乎,各高校毕业生中品学兼优者、具有一技之长者,或通过老师,或通过校友,纷纷被各大公司盯住,早早被“分配”了出去。虽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行为违反了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但据记者了解,用人单位、毕业生、学校三方对此类事情还是有一定默契的。正如一位系主任所言,能够帮助好学生提前找到令人满意的工作,是学校的义务。面对目前各大公司空前高涨的校园招聘热情,这位系主任表示,虽然毕业形势日趋严峻,但有一点是不变的:人才永远不嫌多。他认为,大学生只要从“成才”这一角度着手,在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在毕业时好工作会自己送上门的。

  不少用人单位也肯定了这一看法。一家公司的人事经理认为,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有多少用人单位都乐意接收,但从这几年的招聘情况看,不少毕业生并不具备“优秀人才”的条件,但其要求的薪资待遇却高得离谱,因此无法让人接受。

  有关人士指出,目前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往往不能正确评估社会需求及自身价值,从而造成一方面对就业前景过于悲观、缺乏自信,另一方面又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待遇挑三拣四,以薪水论短长。毕业生们应该学会了解社会需求,正确评价自身的能力,建立自信,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来源:网大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掌上高招服务号

中国教育在线高考订阅号

高考估分定位 志愿填报指南 模拟志愿填报 估分选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 双一流高校 985大学 211大学
历年分数线 历年一分一段表 历年投档线 高考真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