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在京市属高校陆续发布2023年高招招生政策。这些招生大户今年在京投放计划过千,部分高校新增了招生专业,并根据学校优势学科和专业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多所在京“招生大户”投放计划超千人
今年,多所在京市属高校明确招生规模。其中,北京工业大学2023年在京计划2365人。较去年增加224人。
首都医科大学2023年在京本科招生1052人,在京招生总规模首次过千。
首都师范大学2023年在京招生计划2103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3年计划在京招生1971人,较去年增加322人。
北京建筑大学2023年北京地区拟投放1333人,其中本科普通批次1130人。
北方工业大学2023年在京计划招生1846人。
北京工商大学2023年在京计划招生1681人,比去年多78人。
北京联合大学2023年在京计划招生2548人。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23年在京计划招生1472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3年在京计划1781人。
北京物资学院2023年在京计划1233人。
据了解,这些市属高校往年在京投放的招生计划比较多,是在京招生“大户”。除了在京计划投放多外,一些市属高校招生类型和专业覆盖面也非常广泛。
作为市属高校中唯一一所同时进入国家“211工程”及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工大依然是在京招生人数最多的211高校。学校本科招生有五大特点:一是招生类型多,包含17个招生类型;二是招生计划多,2023年在京投放招生计划2365人;三是专业覆盖面广,7个学科门类、60个本科招生专业全部在京招生;四是录取分数范围广,从全市4000名到12000名,平均排位8600名;五是招生模式多样化。
除公布今年招生计划外,一些市属高校也明确今年招生计划较往年会小幅增长。招生计划的增加是否会对考生报考和录取产生影响?对此,北方工业大学学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宏波表示,学校今年在京计划与去年相比增加433人,整体涨幅30%。鉴于多校增加计划,学校录取的最低排名可能会下探几百名,考生可以大胆填报。但考生若有意学校的主要工科专业,如计算机、电气、微电子、自动化、电子信息、机械等,建议仍然参照去年排名。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推荐高校
1
武汉理工大学
2
山东中医药大学
历年分数
3
茅台学院
4
黄淮学院
5
新疆艺术学院
6
黄河科技学院
7
洛阳师范学院
8
烟台大学
9
南阳师范学院
1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1
武汉城市学院
12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13
信阳学院
14
昆明学院
15
成都师范学院
16
四川工商学院
17
重庆科技大学
18
湖北理工学院
19
晋中信息学院
20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