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试题及答案解析(古代诗歌阅读)
2024-06-08
教育部考试院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温馨提示:模拟志愿填报用掌上高考,信息丰富准确,一键生成“冲-稳-保”志愿。点击此处,开始精准填报吧!

  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考查应体现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要求,试题在考查高阶思维品质、鼓励学生个性回答、加强教考衔接等方面均有新的尝试。下面是今年语文试题中全国甲卷创新题型介绍及其解析。

  全国甲卷古代诗歌阅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六大创新题型及其解析

  [注] 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

  B.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

  C.斥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

  D.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

  【答案】C

  全国甲卷古代诗歌阅读分析

  本题设置四个选项,考查考生对诗歌主要内容的解读及艺术手法的理解与把握。其中C项考查考生对诗歌解读中存在问题的逻辑判断。古代典籍在流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文本损失,大到一篇一章,小到一句一字,本诗在颔联下句就出现了一个缺字。这个字的缺失会对读者理解造成一定的影响,就现有信息分析,这一句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缺字表示的事物与斥一起栖息在树枝上;二是该事物像斥一样栖息在树枝上。参照上句中的“比”字,后一种理解符合原意的可能性较大。但无论是哪一种理解,缺字都不可能是“鹏”字。鹏与斥是《逍遥游》用来论述“小大之辨”的两个例证,斥是一种小鸟,是可以栖息在树枝之上的;而鹏则庞大得不可思议,它“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无法想象它可以在树枝上栖息。当然,“一枝”也可能是一个比喻,用来表示狭窄的空间,那也同样不是鹏所能栖息的。另外本选项的表述也未做到逻辑严谨,其中的因果关系并不必然。

  试题使用有文字残缺的材料,是一种全新的考查方式。这种材料在古诗文阅读中时常会遇到,本题设计符合课标在“真实的情境”中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考生在答题过程中,需要综合调动诗歌赏析、传统文化积累等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推荐高校

    推荐学校

    中职院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