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没有热爱和趣味的学位有何用   
2016-05-04
中国青年报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中国青年报》载文《清华博士反思:对学历盲目崇拜坑害了很多人》,作者的反思有价值。盲目的学历崇拜成了社会病,很多人已经开始思考,只是没有找到走出困境的路径,“病灶”仍在。中国每年获得博士学位者约五万人,博士培养从零到总数世界第一,只用了三十多年,因为盲目追求数量,博士教育质量堪忧。而每年硕士毕业生也达五十多万,连基本就业也无法保证。即便如此,每年仍然有大批学生趋之若鹜。

  为什么要读研、读博,学生要思考,社会也当有正确认识。读研读博固然是个人选择,而一个发展中的社会,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任何现象都应当有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形成经验和精神财富,其意义则远远不止于教育实力和科研能力的形成。

  每年博士毕业数达到五万以上,所谓的“学历崇拜”也当烟消云散(更不用说其中的“官员博士”及凭各种权力交换到手的假博士)。在一些并不重要的岗位,聚集过多的博士,实则是人力资源的浪费,教育的浪费;一些用人单位仅用以炫耀数量而不是用其所长,则表现为一种懒政。在一些科研单位,很多博士为人谦虚低调,私下则充满焦虑,因为用非所学,“待遇”虽高,僧多粥少,往往连基本的科研任务也争取不到,几年之后泯然众人。

  这位清华博士提到有单位权衡“要看高校中最优秀那一部分人选择了读硕、读博还是本科毕业直接工作”,这种考量有一定的道理,也在提醒人们,读研读博,并不一定代表“优秀”。

  十多年前,我所在的学校招聘教师,两位毕业于名校的硕士,踌躇满志,先打听待遇几何,当得知前提必须“满工作量”时,硕士面面相觑,说:我们是某某大学硕士啊。他们不知道,敝校硕士成群;也有教师高考分数超过北大,填报的却是师范,“因为热爱”。考评组向硕士要大本成绩单,硕士为难,说,已经硕士毕业,为什么要看大本成绩?我们回答是本校惯例。看了读硕士之前的成绩,就可以作决定了:两人起始学历是大专,——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除了部分选修课,大部分科目都是六七十分,和中学教学关联的基础课,有几门是补考及格的。虽然硕士毕业,但高中到大本这一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这是人格养成阶段,趣味爱好、意志品质、学习态度,等等,都会影响职业素养。所以,选择教师要看学历,但不一定要求高学历,观察他在最重要阶段是如何学习的,有无“热爱”的禀赋,有无趣味,不是没有道理的。

  能多读书,学历高一些当然更好;在重视职业荣誉、重视实际能力的社会,学历只能作参考。如论学历,中国前几代杰出教师中,有小学毕业生,有中师生,有大专生,也有大学肄业者,他们的共同点,在于热爱教育教学,善于学习,善于研究问题,有创造思维和个人风格。

  优秀学生选择读博,这样的选择未必说明“读博前”的学习在未来有优势,他对专业的认识,他的志趣追求,他的科研素养,他的合作精神,都应当成为用人单位权衡时的参考。不可否认,一部分人追求高学历仅仅是为了求职及物质待遇,未必是因为热爱和趣味;因而也存在这样一种可能:他在富有创造激情的时候放弃了实践和发现的机会!如果已经获得了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已经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不是非得去读那个硕士、博士?

  对专业是否热爱,是否有科研激情,能否不考虑“待遇”“职称”,否则,读硕读博就是一件无趣的事。博士以科研为业,接受严格的学术训练,具有某个研究方向的优势,他的特点不一定“博”,而恰恰是“专”。因此我不认为博士毕业来当中学教师有优势,除非部分中学学有余力,提前安排大学课程。至于博士从事企业管理或是行政工作,也要看能否“得其所哉”。比如,法律学博士因有厚实的法学理论和丰富的案例知识,在司法工作中,可以少犯错误;医学博士阅读文献见多识广,经过一定的临床实践,有可能降低误诊率。如果一名博士并不爱自己的专业,不能从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学科趣味,他何必要去争取那个学位呢?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
人民日报 2016-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