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谈“一流大学”
2018-03-17
中国新闻网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谈“一流大学”

  要改变标准,先要赢得话语权

  2018年1月,中山大学公布了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方案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安排。第一阶段,是从现在到2021年,把学校建设成为稳居国内第一方阵的高校;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35年,把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第三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使学校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过去的一两年内,中山大学的改革引发了多次讨论。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该校对本科专业所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

  2017年,该校对18个本科专业进行整合并暂停招生,再加上2016年调整或暂停的21个专业,两年内,中山大学调整了39个专业,引发社会热议。

  2016年,该校校长罗俊表示,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待改善,当时共有125个专业,总量大,他希望能减到80个以内。

  而根据2017年的招生情况,该校本科招生的专业数量已调整到77个。

  针对学校的改革和未来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一流大学的三个“首先想到”

  中国新闻周刊:你如何理解国家提出的双一流建设?

  陈春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而且优秀人才是整个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一系列“强国”的概念,在这其中,教育强国占据“优先发展”的位置。而双一流建设在教育强国战略中,处于最顶端的位置,它代表了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

  事实上,双一流建设与“211”“985”建设不同,它不是一个“工程”,而是一项要一直持续到本世纪中叶的长期任务,这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到2050年要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节点,是相一致的。

  就具体目标而言,目前在不同的排行榜上,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也就是在世界二十强大学排名中,美国占据了15到17个席位,英国占据两三个,偶尔还会有欧洲或日本的另外一两所学校。中国在这其中没有一席之地。

  如果中国真的要在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就必须要有若干所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即能够排名前20。理想的状态,这个数字应能达到7到10所。

  也就是说,我们还有32年的时间,要使中国的一些高校能通过高质量发展,达成这个目标。时不我待,这应该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包括中山大学在内的一批中国最好大学的重要使命。

  中国新闻周刊:你怎么定义“一流大学”?

  陈春声:我们学校领导班子对于一流大学的定义有共识,用通俗的话来说,首先,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就读学校时,会首先想到这个大学;第二,国家有重大的战略需求,或者碰到有急需解决的问题时,会首先想到这个大学;第三,国内、国际学术界的同行,需要讨论和解决重大学术问题的时候,会首先想到这个大学的学者。

  这三个“首先想到”,是罗俊校长提出来的,今年初写进了学校党代会的报告。我们认为,这样的大学就可以称为一流大学。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为,放在世界的坐标轴内,中国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在哪里?

  陈春声:我觉得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短板,一是教育教学层面,即人才培养的质量;二是管理架构和治理机制层面,还存在一些欠缺。

  大学安身立命之本是培养人才,但中国的大学和国际上最好的大学在这个方面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也是最不容易缩小的。

  最简单的,就以师生比来说,包括中山大学在内,中国大多数高等学校的生师比是18至20比1,国内最好大学的这个数字大概是13或14比1,而在欧美的许多一流大学,包括哈佛、牛津这样的学校,他们的生师比是8或9比1。更直白地说,我们因为学生多、教师少,大学授课的方式与真正意义上的“小班教学”,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而小班授课是教育界公认的、在高等教育领域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即每个教学班控制在30人左右,一些专门的课程甚至是15人以下。在这样的安排之下,老师才有可能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学业情况。

  我们人才培养质量的声誉还不够好,这可以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就是我们大学招收的国际学生,学业成绩还不够好,学术潜质也还不够高。在国际上,一流大学的国际学生通常会占有较大的比例,而且,即使不能说国际学生的学业水平通常会略高于本国学生的平均水准,但起码也不会比本国学生差。现在,我们绝大多数大学还做不到这一点。

  我们会与国际学生开座谈会,留学生们常常反映的一个问题是,自己的学业跟不上中国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话说,面对着通过高考才“拼杀”进入中山大学的中国同学,他们的感觉有点像“一只绵羊进入了狼群”。

  作为教育者,我们自然有责任为这些自称为“绵羊”的外国孩子提供更加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但反过来想,为什么我们吸引来的大多是“绵羊”,而不是一大群“狼”?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不够高,学术声誉还不够好,对“狼群”的吸引力不够强。结果,为了所谓“国际化”的指标,就只能到境外圈一群乖乖的“绵羊”来培育。

  在这个方面,近年中山大学也进行了一些努力,提高国际学生的质量。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国际学生入学考核程序,严格规定不准通过招生中介接收国际学生,同时适度增加国际学生招生数量,逐步提高学历国际学生比例。

  从2017年开始,我们每年面向东盟10国最好的若干所中学,经中学校长推荐,招收他们最好的毕业生,这是提高国际学生生源质量的一个有效尝试,而且还服务于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

  另外一个短板是在学校的内部管理及运作机制方面,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中国大学的内部管理运作机制,基本都是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机构设置对应。比如,教育部有研究生司、高教司、科技司、社科司、国际司,各个高校也就相应地设立研究生院、教务处、科技处、社科处和留学生处。但实际上,在世界一流大学里,留学生和本国学生的课程和教学安排,是不会分开管理的。我们的学生出国留学,一定是与所在国家的学生用同一个课程表的。

  又如,本科生教学归教务处管、研究生教学归研究生院管,基本上也是中国大学独有的制度安排。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要实现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目标,这样的架构问题还是比较大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