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枣庄学院2017年招生章程
2017-05-12
枣庄学院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第一章 总则

  为保障学校2017年普通本专科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招生行为,提高生源质量,维护学校和考生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招生工作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一条 本章程适用于枣庄学院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招生工作。

  第二条 学校招生工作遵循“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

  第三条 学校招生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学校概况

  第四条 学校全称:枣庄学院(代码:10904)。

  第五条 学校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北安路。

  第六条 办学类型: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第七条 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专科教育。

  第八条 学校简介

  枣庄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是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校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京台高速公路、岚曹高速公路和104国道、206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学校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先生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激光与光电子科学家、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姚建铨先生为名誉校长。

  学校秉承“兼爱、尚贤、博物、戴行”校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围绕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主线,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服务地方,特色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科技支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社会声誉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区域文化:枣庄历史文化悠久灿烂,拥有7300多年的始祖文化、4300多年的城邦文化、2700多年的运河文化、130年的工业文化,是造车鼻祖奚仲的故里,还是大思想家墨子、工匠祖师鲁班、经学大师匡衡、大文学家贾三近的故乡。枣庄市荣膺大陆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新世纪“齐鲁文化新地标”等称号的“天下第一庄”---台儿庄古城更是驰名中外。

  学校办学特色:学校认真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办学功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一是学科专业群与地方支柱产业群对接,形成了适应地方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布局;二是学业课程群与职业岗位群对接,形成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大学文化与地方文化对接,形成了接地气、有活力的校园文化;四是国际视野与协同创新对接,形成了“校政行企”四方联动的开放办学机制。

  教育教学资源:

  学校占地1142亩,校舍面积36.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5亿元,实验教学中心18个,其中实验室分室249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7亿元。拥有纸质图书138.3万册,电子图书195.2万种,中外纸质期刊946种、1089份,电子期刊30538种。学校现有教职工1099人,专任教师777人,教授57人、副教授187人,具有博士学位104人、具有硕士学位527人。在教师中,全国优秀教师3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9人,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山东省社科学科新秀奖1人,山东省、枣庄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3人,兼职硕士生导师21人,有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外籍教师13人。

  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337人,设有教学院(部)22个,普通本科专业55个,专科专业37个,初步形成了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

  目前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山东省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项目2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项,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山东省特色专业8个。学校建有院士工作站,与天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社科普及教育基地1个、省级社科普及教育基地2个、省级青少年素质教育重点研究基地2个,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4个,是山东省首批海峡两岸交流示范点、首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和“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是山东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