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创新时代,从基础科研到技术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在这一时代,高校承担着什么使命?举行的2017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清华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邱勇表示,研究型大学应致力于基础科研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并利用多学科优势,积极与国内外企业、政府合作,把更多科研成果更快地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比重
本届浦江创新论坛的主宾国是丹麦。邱勇介绍,丹麦是一个创新型国家,其创新指数排名世界第6,领先于排名第22的中国。与之相关的是高等教育名次差距,丹麦在全球排名第19,中国排名第104。虽然我国多所高校正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但从平均水平看,与丹麦等创新型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这就引出了邱校长演讲的主题:在创新时代,大学承担着什么使命?他指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三大必备要素:拥有国际品牌的行业领军企业和充满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良好的创新生态。这三大要素相互关联:良好的创新生态有助于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形成和集聚;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既能催生创新型企业,又可与众多企业开展研发合作。
“大学是世界各地科创中心的关键引擎。”邱勇说,以美国为例,斯坦福大学是硅谷创新的源泉,硅谷企业总收入的70%来自斯坦福大学师生创办的企业。美国东部的128号公路,与麻省理工学院关系密切。截至2014年,麻省理工校友创办的企业有3万多家,年产值高达1.9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第十大经济体,而且30%的企业就在128号公路一带。
在创新领域,高校有两大特征是其他机构所不具备的:历史长、学科多。邱勇指出,历史悠久的大学要做放眼长远之事,重视基础研究。“我国的研发投入近年来不断提升,但基础研究投入占R&D(研究与开发)的比重还很低,这是要命的。我们要向全社会呼吁,应充分认识基础研究能决定创新活动的高度和持续性,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多学科也是高校的独特优势。以时下火热的人工智能为例,要让机器拥有认知智能,必须引入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哪家企业拥有这么多学科团队?所以人工智能的下一步发展,一定要有高校深度介入。
加快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高校如何更好地履行使命,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邱勇列举了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做法。近年来,哈佛大学不断更新通识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全人格”人才,让学生今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斯坦福大学则提出了“翻转课堂”概念,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里能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基于项目的主动式学习,共同研究现实世界的重大问题。教师不再占用很多课堂时间讲授信息类知识,而是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自学。进入21世纪后,所有的世界一流大学还都在做一件事:实施全球战略,包括国际合作办学战略。
清华大学也在积极作为。邱勇介绍,2014年10月清华大学启动改革方案,包括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7个方面。按照中央部署,清华首先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打造一支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如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规定助理教授可以直接带博士;还要求高水平教师必须上讲台,提升本科生教育质量。“我们明确提出,未来的人才培养理念是三位一体,把价值塑造放在第一位,能力培养放在第二位,以往是把知识传授放第一位,现在降至第三位。”根据这一理念,清华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并将学校的招生单位从49个降至16个,从而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性,让他们经过一年学习再明确专业。本月,清华还宣布成立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等3个跨学科交叉中心,推动科研体制改革。
在全球战略方面,清华大学的做法值得国内高校借鉴。2015年,该校与华盛顿大学、微软公司联合创立了全球创新学院,共同培养创新人才。“9月14日,我到了西雅图,全球创新学院大楼已经落成。”邱勇说,“第二天,我拜访了比尔?盖茨,探讨下一步与微软在人工智能、生物制药上的合作,将联合筹建一个新药创制研究中心。北京市政府也参与了这个合作项目。”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