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花五百块钱还算贫困户?校园奢侈风面面观
http://gaokao.eol.cn/ 来源: 2005-08-29
叹息 多数学生不“理财”
“每月只给我800块钱,让我怎么活啊?我们班很多人一个月都要用2000多块钱呢!”刚开学不久,就发现自己这个月的生活费又用完了,无奈只得向同学借钱,像张某这样经常入不敷出的情况在大学里并不鲜见。
在记者访问的数十位大学生中,仅有一两人提到每月会为自己攒一点钱,以备不时之需,而相当一批同学不仅没什么存款,反而每到月末都要靠借钱度日。调查显示,30%左右的大学生完全没有理财概念,而是有多少花多少、花完之后再向家长要。这种消费习惯使得这些大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非常强。
调查中,消费有明确计划的学生只有6.4%,而这些人通常月消费为500——800元,收支基本平衡。据专家分析,没有明确的理财观念,是其中一部分学生最终“进化”为“都市新贫族”的重要因素。
家长 不愿让孩子受委屈
一位在杭经商的赵先生,说起女儿上大学的消费就直摇头:“我们家应该说比较富裕了,但是看看现在小孩读书的花费还真是让人接受不了:每个月生活费要近1500元,学费、辅修培训费、硬件配置包括手机电脑等等费用,算起来每年需要3.5万元,4年下来要花掉10多万元,真不知道工作以后她能不能养得活自己。”记者问:“为什么不控制一下孩子的消费?”赵先生有点无奈:“难道她说没钱吃饭了,我们真的能狠心不给?”据赵先生了解,他的朋友里有这种情况的不在少数。
张女士的儿子在杭州的一所高校里念大三。张女士本人是一个小学教师,先生是一名普通职工,两人月收入大概有3000元左右。她说:“儿子上学学费一年要5000多元,而生活费一年也要8000多元,为了联系方便给孩子配置了手机,再加上平时的什么计算机培训、英语四六级培训,现在又参加了考研培训班,七七八八下来也要6万元左右。像我们工薪阶层,这样的负担已经很累了,但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家长再累也得承受啊。”据了解,像张女士这样的双职工家庭在城市里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教师 应让学生多些磨炼
杭州教育学院的一位老师认为,新生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中生活学习,搞好人际关系无可厚非,但实在不应把太多精力放到“人情”交往上,尽快熟悉大学的学习环境,早日进入学习状态才是当务之急。
某高校一位辅导员说,以上种种现象在高校学生中确实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在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比较超前。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学生毕竟还要依靠家庭资助,尽管接触社会是必需的,但依附在家庭上的消费还需要量力而行。
浙江工程学院机械学院姚老师告诉记者,刚开学的时候,学校就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且也跟家长强调,不要给学生那么多零用钱,给多了学生就会去上网、泡酒吧,而且容易造成攀比。应该把4年大学生活看成是一种锻炼,而不应让学生超前享受。
来源:《今日早报》
掌上高招服务号
中国教育在线高考订阅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