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传统文化进校园 教育部长指路
2017-03-06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3月3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接受采访。(中国教育报记者 施剑松/摄)

  “宝生部长!宝生部长!请看这里!”3月3日下午2时15分左右,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教育部长陈宝生笑眯眯地沿红毯走来,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的通道瞬间由先前的凝重变得沸腾,记者们的呼喊此起彼伏。

  陈宝生脚下的这条红毯,是每年列席全国两会的国务院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进出会场的必经之路,也是媒体记者俗称的“部长通道”。

  今天,陈宝生有两个“第一”:第一次以教育部长身份亮相全国两会,第一个经过“部长通道”接受中外媒体记者采访。

  有记者对《中国诗词大会》很感兴趣,大声提问“宝生部长”:“听说您非常喜欢看《中国诗词大会》,我们知道它是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那么是否意味着今后教育部将加大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

  记者边问,陈宝生边利落地靠近红毯上早已安置好的话筒。记者话音刚落,陈宝生脱口而出:“好问题!”

  原来,记者的问题与陈宝生最近关心的兴奋点恰好“对接”。他兴致勃勃地介绍了教育部、国家语委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情况。在他看来,这个节目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中华诗词的热爱,很多人看了这个节目之后,激活了脑海中自己过去背的那些诗词的记忆”。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说到高兴处,陈宝生仿佛也被激活了童年关于诗词的记忆,吟诵起了两首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古诗。

  当然,作为教育部长,陈宝生更关心的是,诗词大会这样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优秀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党中央讲了多次,很多年了。人民群众也有呼声,需求很高,国内外都在说这个事。”那么,到底该怎么做?陈宝生给出了三条实打实的路径:

  第一,“覆盖教育的各个学段,从小学到大学”,这是“固本工程”。第二,“融汇到教材体系当中去”,这是“铸魂工程”。第三,“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

  “优秀传统文化里面,包含中国人怎样看待世界,怎么看待生命,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阐述得很系统。如果不能把这些继承下来,在教育过程中让我们的学生了解、继承,他们的人生会发生什么呢?就会发生方向的偏离。”陈宝生的回答,体现了他自去年上任教育部长以来一贯坚持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

  接下来,陈宝生还透露,围绕这项工作,教育部将着力做好“四件事”:一是建设好教材课程体系,二是拓展校园文化,三是加强研究阐发,四是推进国际传播。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进校园,还要出国境,讲好中国故事。”关于未来,陈宝生思考得更深更远。

  随着陈宝生一声“谢谢”,第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束,记者们的问题又接踵而来。由于现场时间限制,陈宝生着重回答了教育均衡问题。在他看来,均衡发展关键有三项措施:第一项是集团化办学,让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第二项是学区化管理,中学、小学连片进行;第三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是均衡配置资源。“相信这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定能大力缓解!”

  按规定,每位部长不能在这条一百多米长的通道里待太久。掌声中,陈宝生挥手匆匆告辞。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