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95后大学生贵州体验“乡土中国” 感知脱贫攻坚
2017-08-27
中国新闻网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从小在大山里长大的贵州财经大学学生胡让第一次感慨:自己“不认识”农村。10天的驻村采访,胡让走了很多山路:从山顶徒步到山脚,暴雨冲刷过的山路上,一趟来回要走4个小时左右。这段经历,使胡让深度地认识了中国乡土。

  8月14日至24日,华中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10所高校10名95后大学生,来到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10个村庄驻村,观察脱贫攻坚中的“乡土中国”。活动由贵州水城县与中国青年报社共同举办——“脱贫攻坚中的乡村力量”大学生记者训练营活动。

  10名学生从中国100所高校的200多人中选拔,年龄最小的不到19岁,最大的22岁。10天里,学生们与贫困山村的乡民、村官“同吃同住同劳动”。

  水城县是中国西南地区脱贫攻坚中具有代表性的县,这里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的实践地,也是中国率先探索“村干部职业化”的地方。

  “这个年纪的大学生一般喜欢热闹,喜欢车水马龙的城市生活,他们能扎进农村,独立观察采访,理解中国农村的脱贫进程,难得,可贵。”水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龙挺说。

  中国青年报对外合作部副主任贾丽华告诉记者,2012年举办中国大学生记者训练营以来,这是活动时间最长的一次。活动中,学生们独立采访,独立寻找故事、发现线索,每个小组配有3名指导老师24小时线上远程指导。

  “庄稼地里长出来的,泥巴地里走出来的。”驻村学生指导老师袁贻辰评价学生记者们的作品时说,这是践行“用脚采访,用笔还原。”

  在乌蒙山深处的北盘江峡谷地带,胡让在采访中发现,当地土壤中碎石多、养分不足,阳光常年直射、水分缺乏,只能种植玉米。“无论老乡们怎么勤劳,土地的收益都无法和温润的地带相比。”

  而这一切因为“三变”而发生变化。胡让发现,土地正在换一种方式,发挥有史以来最大的效益。“村庄里新添了化粪池、垃圾箱、路灯等,乡村道路拓宽至7.5米。游客进来了。种玉米一亩收获六七百元的日子正在远去。”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戴安琪的体验点在水城县米箩镇俄戛村。当地发展了红心猕猴桃产业,她采访农村淘宝站有疑问:“乡村想脱贫,淘宝想赚钱,这二者是否矛盾?”

  她采访发现,农村淘宝打通了快递到村的“最后一公里”,使农村民众能通过互联网购物,也能通过互联网、物流渠道把农产品快速卖出去。“打开了网路,就意味着打开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猕猴桃不易运输,不易保存,农村淘宝没有出台统一的制度作规范化管理,应该由村淘进一步完善。”戴安琪采访发现了问题,也对当地政府提出了建议,她说,“政府需站出来做好引导,精品种植是第一步,销售中更精细的服务才能换来更长久的效益。”

  戴安琪的建议得到了水城官方的重视。龙挺表示,水城县下一步将在完善产地标准、包装保准、服务标准上狠下功夫,让精准扶贫的产业带动更有力量。

  华中师范大学学生舒佳欣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青壮年农民怎么才能在村子里找到更好的未来。”过去,她对农村只有浅显的认知,现在,她想带着这个问题长期深度观察中国农村。

  参与活动的所有学生都有感悟与收获。舒佳欣说:“10天,10个村庄的采访,让皮肤晒黑了一度,对脱贫攻坚国家战略的认识也加深了一度。”(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