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吊瓶班”与“安慰剂效应”
2012-08-30
作者:今日新报
关注掌上高考


  中国教育在线讯 今年高考前夕,湖北孝感一中一个高考班集体打吊瓶的壮观场面在网络上热传,原来是学生们为了补充营养在注射氨基酸。从同情到讽刺,从学生备考不易到应试教育的悲哀,议论纷至沓来。如今,又传来了最新消息,这个“吊瓶班”50多人没有一个考上重点大学。于是,当初的讽刺质疑,纷纷以幸灾乐祸的心态重新出现,种种揶揄调侃布满网间……

  仔细看看新闻可以发现,我们实在是有些冤枉了这个“吊瓶班”,拿学生们没考上一本来说事也稍显刻薄。原来,打吊瓶的,在该校1300名学生中占400多人,而且,这个吊瓶班是5个文科班中的四个平行班之一,该校仅有的十几名上了重点线的文科生都在快班5班。

  以上这些透露给我们的信息是:1.“吊瓶班”没学生上一本,不能说明其余350人打吊瓶的效果,2.打氨基酸在“吊瓶班”50多人中没起作用,但不能说这种方式是荒诞可笑的说到底,打吊瓶补充氨基酸是一个教学领域的“安慰剂效应”问题。

  所谓安慰剂,是指不含任何药理成分的制剂或剂型,外形与药物类似,如蒸馏水、淀粉片或胶囊等等。这类安慰剂,本身没有什么药效,也没有毒副作用,但在医疗实践中,却往往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正面积极影响,从而缓解病情。这种作用被称为“安慰剂效应”,在人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作用机制也得到了科学证明。195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比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强大的安慰剂》证明,在一般情况下,35%的病人在使用安慰剂后有明显效果。

  这只是医学上的、狭义的安慰剂效应,广义的安慰剂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学校运动会上,为增强身体机能,老师给某学生吃下两粒面粉制成的“药片”,结果果然在长跑中起到了作用。安慰剂效应,就是在实物帮助下的一种心理暗示。孝感一中“吊瓶班”乃至所有打吊瓶的学生,便都是在有意识地利用这种心理暗示,以求在高考中有优异表现。其实,据专家说,氨基酸对人体确实很重要,但绝不至于能起到提高智商、增加分数的神奇效果。氨基酸由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而来,注射氨基酸替代的就是人体摄入蛋白质及消化吸收分解的阶段,临床实践中只给那些身体虚弱、无法吃东西的病人补充。学生们身体健康、活蹦乱跳的,本来是“吃个鸡蛋”就能解决的事,却纷纷挂起了吊瓶。就像学生们自己说的,备考期间神经紧张、身体吃不消,这种方式能让他们觉得在源源不断地补充能量,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战斗力”。或者说,别人都在挂,我也得挂,这样至少保证我不会输给别人这些心理,分明就是在充分利用“安慰剂效应”,其实补充的是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必须得挂上吊瓶补一补。所以,学生们挂吊瓶,求个心安,应该说是对于严酷的高考的一种应激反应。你不让他们挂吊瓶,他们还会想出别的办法来,说不定比这个更“雷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