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名师谈写作: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怎么写(附优秀范文)
2017-09-03
中国教育在线
关注掌上高考


  作为新学年开学的第一节大课,2017年《开学第一课》节目9月1日晚与同学们见面了。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想必看完节目的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想和心得体会吧。但是如何让肚子里的蝴蝶飞出来,转化成有感染力的文字呢。下面让我们听听老师有什么建议。

点击进入:2017《开学第一课》专题

  拿《开学第一课》节目的观后感来说。就是通过收看开学第一课这期节目,从中能得到的感受和启发。这些感受和启发,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影响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一篇好的观后感要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

  观后感,重点在“感”。而不少同学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将开学第一课节目从头到尾加以介绍,而关于“感”的文字却很少。这样的文章基本不能称为观后感。其实好多同学并非无“感”,只是思路尚未打开。

  文思泉通、下笔有神不难

  难的是如何打开写作思路

  一般缺少思路或者写作方向,是由于写作素材所限,素材从哪里找,素材还得从《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去寻找。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共有五节大课,每一节大课都是可写的方向。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载道,棋以明智,丝绸新路。同学们可以单就某一节课去展开叙述和评论。也可以从“中华骄傲”为主线,对每节大课夹叙夹议。这是一种思路。

  这是节目提供的五大方面的素材。此外还可以跳出开学第一课节目的限制,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中去寻找值得你骄傲的素材。如科技方面的四大发明、文学方面的四大名著、以及历史名人典故,以及现当代推动中国进程的英雄楷模,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的素材。

  将这些节目的内容和积累的素材,结合起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抒发情感。那么这篇观后感基本就算完成了。也算是有体验、有感情了。但还不能成为好的文章,如果还想写好,那就必须有见解、有新意。

  见解和新意这需要敏锐的观察力,以及进行提炼、联想、论证。聪明的同学自带这种敏感,可以就瞬间的感触,写下有见解和新意的文章。而大部分同学需要反复酝酿,酝酿是写作的好习惯。正所谓“思深方益远”。

  拿《开学第一课》来说,第二节课是“武以振魂”。这节课展现了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一招一式都透露着民族的浩然正气,并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符号。写出见解和新意,往大了说可以联想当下社会,往小可以从加强体育锻炼方面着手。

  在以棋以明智这节课举例,人与机器——科技——工业革命——文明进程,抓住这一节课某一个关键点或者关键词去发散思维、去联想,每一个点都会衍生出众多可供调用的素材。往往思维发散的越光越深,又和主题呼应,那么就是有新意、有见解的文章。那么比仅仅停留在浅层的情感抒发要更加深刻。

  老师讲了这些,如果还不能让你有信心写好观后感,那么中国教育在线精选了一些《开学第一课》优秀范文供同学们学习,快来学习吧!

  弘扬中国文化是我们的使命——《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一直让我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可我又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非常遥远,似乎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在看完《开学第一课》后,我的民族自豪感更加清晰和强烈,同时我也意识到,中华文化要想永葆生机与活力,需要我们这些普通人身体力行地去传播、去发扬光大。

  在“字以溯源”这个环节中,一位年近七十的外国人理查德·西尔斯花了20年时间把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整理好,将电子化的《说文解字》放到网上供人阅览,以新的互联网方式传播了中华文化。

  看到这里,我不禁回想起在课堂上经常出现的场景——抬笔就抱怨汉字难学难写,却忽略了汉字背后源远流长的文化,忽略了汉字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的去看一看《说文解字》,就会更加珍惜我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了。试想,一个外国人尚且如此,我们中国人还有什么理由有畏难情绪呢?

  传播中华文化其实有很多方式方法,只是我们没有想到而已。

  首先,中华文化的传播可以通过商业实现。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和以南海为中心的海上贸易路线,在带动商品交易的同时,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现代中国的国际化贸易同样能够在获得利润的同时,将我国独有的文化底蕴传递到全世界。

  其次,中华文化的传播可以通过科技实现。

  《说文解字》的电子化正是科技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体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展现出了新的形态和光辉。科技促进文化的传播,文化的传播也渐渐离不开科技的帮助。

  再次,中华文化的传播可以通过教育实现。

  孔子学院给全国各地的汉语爱好者提供了学习汉语的便利,让中国走进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各国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语言本身就是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过程,了解之后的认同,认同之后的喜爱,无不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当然,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传媒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着。例如我们在观看的《开学第一课》节目,它通过电视,向广大观众朋友们介绍了中华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这一受众群体。《战狼2》也用电影的方式刷新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感,用电影的方式传播了中华文化。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至今,得益于历代人的传承,在今天,传播中华文化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希望我们都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中华文化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当柯洁遇上“阿尔法狗”,郎朗遇上“TEO”——2017《开学第一课》观有感

  还记得几个月前,那场成为世界焦点的人机大战吗?青年棋手柯洁对战机器人阿尔法狗,这场被戏称为“人类与机器人世纪之战”的围棋大战,最终以柯洁的惜败告终。当我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我除了替柯洁惋惜,还有一丝丝恐惧。机器人已经强大到这种地步了吗?如果机器人已经能够战胜发明它的人类,电影《终结者》中的情景在未来是不是真的能发生?

  柯洁在昨天的《开学第一课》节目里谈到了他对这场人机大战的看法。他说,比赛到了最激烈的时候,他恨不得去后台把机器人的电源掐了。但是结束后再回头看,他觉得其实不论谁嬴,最终都是人类的胜利。因为即便阿尔法狗的运算速度再快,它始终都是冷冰冰的机器,“和人类相比,我感觉不到它对围棋的热情和热爱。对它而言...它的热情——也只不过是运转速度过快导致CPU发热罢了。”

  听完柯洁的话,我好像明白了些什么。节目继续着,郎朗带着他的学生和钢琴机器人TEO共同演奏,钢琴机器人的指法快、稳、准,永远不会出错,但我却无法感受到它内心的情感。我想,真正让人沉醉和发现音乐之美的,依然是朗朗给我们带来的钢琴感受。那种对乐曲的了解和感情,机器人是永远不会有的。

  虽然我暂时解除了对超前科技的恐惧,但这就够了吗?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我们有高山流水的琴,有敌退我进的棋,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书,有丹青妙笔的画,但我们身边有多少同学真的学习过,并且对这些国粹感兴趣呢?至少在我的生活中,这样的人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打一打王者荣耀远比学习一门兴趣课要有意思。面对这一严峻现状,我们必须要做出一些改变,比如让超前科技融入到传统文化的发扬中去。

  机器人虽然没有感情,但是它们的准确无误是我们很难比拟的,把这样的精准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里,它们也许会是完美的讲解员;机器人虽然不能理解中华文化的真正韵味所在,但是却能够成功吸引到很多原本不关注传统文化的人的眼球,把机器人+文化大师联手表演的新颖形式放到推广里,也许会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传统文化。

  当柯洁遇上“阿尔法狗”,当郎朗遇上“TEO”,当传统文化遇上超前科技,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