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透视高考状元背后的经济效应 1分=110万?

http://gaokao.eol.cn/   来源:   2009-07-06 

  相关新闻:

 

  港大拒录重庆高考文状元 并非因民族身份造假

 

  北大港大相继放弃录取重庆高考文科第一名

 

  评论:北大拒录造假高考状元是按规矩出牌

 

  2009年各地高考状元风采  发表评论

 

 

  高考状元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自然,状元的美名背后带来的经济效应也非同一般。今年高考结束,省、市理科状元一个655,一个654,相差1分,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却差之百万。

  重奖高考状元背后的利益纠葛到底在何处?本期升学季,记者再次深入状元的生活,探秘状元之名背后的经济效应。

  1分之差 经济效应却差百万

  全省理科状元董伟日前刚刚换了新的号码。“忙不过来了,每天接很多个电话。”对于繁忙的生活,董伟很不适应。换了新号码后,电话少了一点,不过要完全堵住上门来的商家、家长或者各种活动,还是不可能。

  昨日下午,应博瑞地产之约,董伟和全省文科状元叶思雨、以及成都市理科状元伍一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博瑞地产第七届百万奖学金颁奖仪式在优品道销售中心举行,按照状元级别,叶思雨、董伟分别领取了3万元的奖学金,市理科状元伍一获得了2万元的奖学金。

  状元获奖,并非什么稀奇事。此前,巴中市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将奖励董伟的母校巴中中学100万元,学校也向董伟承诺,将拿出部分奖励董伟个人。另外,清华也将免除董伟的全部学费,并颁发高达几万元的新生奖学金。据一位知情人介绍,加上清华大学减免的学费以及新生奖学金,估计,董伟这一状元之位将产生110多万元的经济效应。

  同样是状元,只与董伟相差1分的成都市状元伍一的待遇则差了很多。伍一透露,目前她尚未听说有其他任何奖励,学校方面也未听说得到了政府的相关奖励。只有清华大学表示,她可能得到2万元的新生奖学金。虽然经济效应差了一大截,伍一却非常坦然:“从来都是省状元比较吃香,这就叫‘状元效应’。”

  另外,文科1分之差,奖励差别也非常明显。据记者了解,文科全省第二名王文健来自绵阳三台,学校老师告诉记者,得了绵阳市的状元,学校大概也会得到一些奖励,但“奖励一般只有省状元的1/3。可能就是10万元左右”。而王文健本人目前也尚未得到任何企业或单位提供的奖学金。

  重奖状元 各地都有政策

  事实上,“状元”产生经济效应从来就不是新鲜事。记者对川内前几届高考状元调查发现,历年来的状元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几乎都有几十万元之多。

  2007年全省文科状元张晨,当年除了获得清华大学、博瑞地产高额的奖学金外,其办学机构德瑞集团还奖励了张晨5万元现金,其直接收入就超过10万元。而状元给其所在学校和老师带来的更多。当年,培养出状元的成都外国语学校也获得了60万元的奖励。当年学校表示这些奖金将按一定比例奖给全校教师。该校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当年张晨为其家庭和学校带来的直接经济效应就达到70多万元,而间接的经济效应—————品牌,对学校来说则是不可估量的。

  2004年,什邡市考生汪恒获得高考全省理科状元,什邡市一次性给其母校什邡中学10万元的奖励,其中包括给校长胡晓明的2万元奖励。另外,两家企业也奖励了学校10万元。当年,乐山市犍为县政府也曾对全县的高考优秀者作出重奖承诺,并给排列全省第五名的乐山市理科状元黄霞蔚奖励一套120平方米的住房。

  正因为各地都对高考状元有奖励政策。为此,此前当广安职业考生张非因屡次被北大、清华退学、屡次高中复读,又获状元时,引得社会质疑其行为是为获取当地政府的高额奖金。张非2003年就曾考入北大,次年退学返乡,被一所民办学校挖去,代表该校参加2005年高考,结果考上清华,获得10万元重奖。之后,张非又退学,以南充另一所民办学校学生的身份参加当年高考,又轻松获取重奖。

  热奖状元到底为何?

  对于状元的奖励,最突出的一个案例是2007年福建省高考理科状元陈默。获状元后仅仅一个月,陈默个人就获得各方面奖励68万元,全家在为钱多发愁了一段时间后,最终捐出50万元给了一所中学。陈默一家的苦恼当时在全国各地引发了热烈讨论,许多外地网友纷纷感叹,福建对教育的重视实在是“太有财了”!自此,官员们用奖励高考状元的方法彰显其对教育的重视的做法也受到了很多质疑。

  “状元是功利社会的‘消费品’”,一位国家级重点中学的老师告诉记者,从学校的角度,高考状元也是不得不炒的,因为“学校有这种需求”。“学校的升学更好,自然优生更多,优生更多自然以后考得更好,这样形成一个循环以后,学校的品牌就出来了。收费自然也会见涨。”据这位老师透露,该校近年来上名牌大学的考生都很多,对外地生或没上学校控制线的考生的收费“起步价”也已经从3万元上涨到了4万元,然后按低于分数线每10分加收5000元计价。“学校出的高考状元多了,择校生的收费也就增多,这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公开的秘密。”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掌上高招服务号

中国教育在线高考订阅号

高考估分定位 志愿填报指南 模拟志愿填报 估分选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 双一流高校 985大学 211大学
历年分数线 历年一分一段表 历年投档线 高考真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关闭
关闭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