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高考关注:大学成本与学费定价三问
2014-09-24
作者:中国青年报
关注掌上高考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免费、“双轨制”收费到全面收费的改革。今年新学期,部分高校又启动了新生学费标准调整,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教育经济学的专业角度看,人们的关注涉及三个核心问题:一是我国大学培养学生的生均成本是多少;二是我国的大学学费是怎样定价的;三是大学的学费究竟该如何定价。

  计量大学的生均成本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

  我国现行学费制度规定,学费按不超过生均培养成本的25%并考虑其他因素定价。既然调整学费标准,理应公布生均成本,这也应是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诉求。但根据教育经济学领域的专业研究,公布成本信息并不难,难的是成本是否准确科学。学费语境下,生均成本仅限于与培养学生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那部分成本,并不是大学实际发生的全部成本。因此,有必要对大学实际发生的各种成本进行科学的甄别、剥离和分摊。生均成本计量在我国乃至世界仍是一个技术难题,面临诸多困难和争议。

  首先,生均成本内容和范围难以科学界定。

  现代大学具有多项职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活动相互交叉,成本共生共融。为核定学生培养成本,就必须对科研和社会服务成本有效剥离,因为科研活动毕竟不是直接的教育活动,有其独立的成本补偿渠道。但客观上,科研与教育又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科研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培养更是不可能离开科研活动。这样,科研成本是否计入并如何计入学生培养成本,就成为难题。

  另如,离退休人员经费怎样计入生均成本?

  我国高校离退休人员经费支出数额大、刚性强,但与当前学生的培养并无直接关系,理论上不应全部计入当期的生均成本。再如,高校承担的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如治安机构、后勤、附属中小学[微博]、医院)发生的成本是否计入教育成本也难以界定。

  其次,教育成本的不可分割性导致成本费用难以准确分配。

  大学教育是在一个相对统一的系统下进行的,不同专业学科之间、不同年级之间、本专科和研究生教育之间共享着统一的教育资源,很多费用难以用一个科学的标准,在不同的成本计量对象之间进行分割和分摊,即使勉强分摊,也不一定能真实反映成本归属的真实性。

  第三,会计方法和信息技术难以满足对生均成本精准核算的要求。

  我国公办高校财务属于国家公共财政体系的一部分,高校财务采用和国家预算一致的核算方法——收付实现制,有会计常识的人就知道,这种核算方法只能对当期实际发生的收入和支出进行计量,不能满足教育成本核算要求,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全面反映当期实际成本。

  此外,大学教育的学期学年制及其成本形成特点,与会计的自然年度核算制也不适应,导致成本核算困难。国外也有大学采用应收应计制和按学期学年制进行成本核算的,但不是政府的强制要求或为了学费定价,而是基于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

  第四,生均成本不是大学的实际成本,不是一个精确值。

  信息公开机制下,大学已经开始公开财务信息,但这只是大学实际发生的费用和支出,不能直接作为学费定价的依据。如果学费定价完全依赖于实际支出,在“以收定支”的大学预算体制和成本形成机制下,可能导致教育成本的非理性扩张,然后转嫁给政府和学生。因此,基于定价目标下的生均成本计量必须预设定额、参数和标准,进行科学测算。在我国,既有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成本调查机构,也有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士开展这项工作,但专业统计发现,研究结论相差甚远,区间大致为4万元/年到1万元/年,也有极个别的在此区间外。研究结论相差较大的原因,除了地区、校际、时间差异等自然因素外,关键是各自采用了不同成本的计量标准和方法。

  因此,由于生均成本计量的标准差异和技术困难,希望求得一个生均成本值的绝对标准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8-07-09
中国教育在线 2018-07-09
中国教育在线 2016-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