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熊丙奇:高校自主招生的公信流失
2011-09-27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11岁的云南新生许恒瑞被录取到人民大学法学院,成为该校十年来最年轻生源。但这一光环随着一封“举报帖”的爆料而蒙上了阴霾,举报者称这位小神童被人大录取是因为富豪父亲用钱为其开路。

  差不多同时,水木清华网站爆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的妻子翁帆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有传言说翁帆因为杨振宁的关系被特殊录取。

  人大录取11岁的许恒瑞,和清华录取香港籍的翁帆,按照有关招生的规定,确实没有“违规”,小许属于大学自主招生,他先参加学校的笔试、面试,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之后,参加了统一高考,高考分数也超过了当地的一本线,达到学校事先承诺的录取优惠条件。翁帆则是按照香港地区学生攻读内地高校博士的程序,进行申请,学校经考核录取,严格来说,这也是自主招生。但是,如果人大和清华以此就想打发公众的质疑,只会加剧公众对自主招生的不信任。

  从2003年我国22所高校试点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至今,自主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伴随自主招生改革的,是质疑声越来越强烈,甚至有一些舆论呼吁叫停自主招生。究其原因,是很多高校的自主招生操作,让公众怀疑:这会不会成为权势交易的新平台,名校的入场券,会不会被权势阶层瓜分?

  而被质疑的大学,对自主招生的过程也遮遮掩掩,并不透明。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实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应该共享自主招生学生的信息,可是,据笔者的调查,80所自主招生高校,公示的学生信息最多只有7项,包括考号、姓名、性别、科类、省市、中学和小语种,最少的只有4项,包括考号、姓名、省市、中学,这些信息,就连究竟是谁获得自主招生资格都很难搞清,就更难以根据这些信息去监督学校是否公平了。由于信息匮乏,所以每年自主招生,都会有类似质疑。

  相关资料:高考每月大事备忘 高考模拟题库 历年高考真题 大学查询数据库

  人民大学招收11岁神童进法学院,显然再次触痛公众的神经。分析所有质疑,主要集中在11岁的孩子,究竟有何特殊表现被人大法学院相中,获得高达几十分的高考录取优惠?而对于清华录取翁帆,公众则担忧大学借此降低入校标准,把录取海外学生的特殊政策,变为某些权势阶层进名校的特殊通道。在笔者看来,人大和清华必须严肃回应公众的质疑,并由此树立自主招生的公信力。

  自主招生是学校的自主权,但这不意味着学校可以闭门进行自主招生,高校必须向社会公开信息,公开的信息,应包含除学生隐私之外的所有材料,包括中学学业成绩、中学校长(老师)推荐语、大学笔试成绩、大学面试教授评语评分等。据此,公众可以了解大学的自主招生标准,同时,也可监督大学是否执行这样的标准。

  目前,人大并没有响应舆论的呼吁,公开学校教授们对这名11岁神童在法学方面的天赋、特长的评价;清华也以“严格按照招收港澳台来源研究生的工作程序,对翁帆和其他提出申请的港澳台学生进行了考核,考核通过后予以录取”草草回应,这显示出学校的傲慢—不理睬公众的质疑,同时也可视之为学校的底气不足—如果没有猫腻,学校公开教授面试评价,不过是举手之劳。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新闻会被其他事件淹没,可是,公众对自主招生的信任,也随之沉没了。

  我国大学的发展一直存在自主权缺失的问题,大学校长也在各种场合呼吁赋予大学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可是,当有一点自主权到手中,却很不珍惜。这无疑会对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的教育改革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政府部门本就不愿意放权,另一方面,公众也质疑大学会滥用办学自主权。所以,在谈到高考改革时,政府部门官员就称,目前的高考制度,还是最不坏的制度,推进自主招生,会带来不公平问题,对此,响应者众。

  自主招生是高考改革不可逆转的方向,要让这一改革深入推进,高校必须努力树立自主招生的公信力。事实上,自主招生的公信力并不难树立,即便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起现代学校制度,但只要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坚持做到信息的全面公开,就可以逐步打消公众的疑虑。而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能做到,高校也就无可救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