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青年亚文化是青年群体依靠网络媒介以抵抗主流文化或支配文化为目的而创制、传播、消费的一种文化形态。网络青年亚文化以温和的抵抗形式出现在青年人的娱乐、休闲、消费领域,网络亚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补充,用其独特的魅力吸引、聚拢着大批青年人,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冲击其固有的价值和理论体系。在新时代,研究网络青年亚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帮助新时代青年形成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其正确看待网络青年亚文化,培养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和传播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平台也进一步发展,网络已成为青年人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青年主体主要为“90后”、“00后 ”,他们有着相似的成长环境、同处的发展阶段、经历的重大事件,网络青年亚文化集中代表了青年一代共同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网络亚文化是青年群体创造的、用于表达青年群体自我追求和情感满足的、具有不同于主流文化的“反常”色彩或独特风格特征的各种文化实践、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其本质是现代化进程中所形成的新的具有文化自主性的代际文化差异。
网络全球化在当今信息时代已经呈现不可逆转的态势,已经渗透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青年亚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形态必然受全化和网络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消极与积极、正面与反面、机遇与挑战的统一体。与以往相比,现阶段的青年在国家观、道德观、自我观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行为倾向。碎片化、短暂化、融合化、“丧文化”、“宅文化”、佛系文化则是青年亚文化网络化背景下的时代表征。
(一)短平快文化的兴盛
据第 54 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742万人。《报告》显示,短视频成为新增网民“触网”重要应用。互联网新媒介催生下的青年亚文化身上烙印着互联网世界的鲜明特点:草根、自由、平民,表现出更加强调,娱乐性、平面化、去中心化和复制化的文化特点,在文化表现形式上有着后现代的鲜明特性。但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系列社会法律问题,抄袭、恶意剪辑、炒作、恶俗、犯罪等现象频频出现。例如, 红花会贝贝直播中剁手指、乔碧萝殿下露脸,“萝莉变大妈”后被永久封禁。短视频运作的商业化降低了平台对视频内容和作者的审查力度,资本逐利的本性使得众多的短视频内容为迎合用户需求而丧失底线,甚至挑战着主流文化的价值。
(二)广受追捧的“丧文化”
丧文化是流行于青年群体的具有消极、颓废、被动、绝望等情绪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所谓的丧文化,虽然丧气十足,极其颓废,但是不会致郁,不会走向社会学意义上的抑郁,相反青年群体通过带有自嘲意味的狂欢式吐槽能够治愈自己释放自己。与“丧文化”有着相近意义的还有“佛系青年”、“摆烂”,它们共同构画出青年对待生活的内心图景。2017 年佛系青年火遍全网,“都行”“随便”“没关系”等成为经典佛系语句,表现出青年云淡风轻的生活态度。2022 年“摆烂”被评选为网络热词,摆烂模式成为年轻人偶尔享受堕落的舒适模式。风靡一时的“佛系体”、“青年秃顶”、“青年出家”等,每一网络事件爆红的背后都赫然关联着一个诸如阶层固化、社会不公、城乡差异等社会话题。丧文化作为一种自我解嘲的方式,帮助青年排解压力,舒缓负面情绪。丧文化、毒鸡汤、自黑自嘲在青年中产生共鸣,成为反鸡汤、反内卷的代表。
(三)快速膨胀的青年互动方式
弹幕是视频观看者在视频观看的同时发出的,在视频上滚动呈现的个人评论, 是一种即时性的互动文化,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在屏幕上建立一种共时参与的关系。现阶段,弹幕已经登上各大自媒体平台,被主流文化所吸收。弹幕文化作为网络青年亚文化的派生产物。其受众多以青少年为主,且有较强匿名性,致使普遍用户思想深度不够、文化程度不高且不用为言论承担责任,网站对发送弹幕者准入资格的逐渐降低,进一步造成了某些低俗弹幕涌入视频网站的可能性。
网络直播泛化了人们的欲望,在年轻人中掀起了紧跟潮流的时尚哲学。网红电商主播带动了互联网消费模式的转变,创造了多个电商销售最高纪录。明星效应、名人效应让商品生产、出售、消费整个市场变得不再理性。网络直播也迎合了用户的低级欲望,通过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形象美学等冲击青年的核心价值观。高度重视网络青年亚文化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可以提升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风险意识,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导权。
(一)加强核心价值引领,坚定青年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凝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共识。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新时代青年正确价值观而言,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带头作用。要从畅通核心价值观和网络亚文化的对话平台出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平台。一是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网络亚文化的交流平台。二是要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阵地。构建核心价值观微平台,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青年群体常驻软件,建立官方账号,深度暗合青年的心理需求,成为他们表达个人意见、分享生活体悟、关注时事政治的重要渠道。
(二)完善价值观教育工作,提升青年群体网络素养
随着网络技术日益革新,网络亚文化成为充斥在广大青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使得价值观教育得到青年人的青睐,首先要创新青年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建立多种形式融合的价值观教育体系。首要目标是将价值观教育的元素贴近青年人的生活,借助网络亚文化语言实现价值观话语体系的更新,借助网络亚文化平台创新价值观教育式。同时要正确区分网络亚文化,警惕网络亚文化中的极端主义。一方面要对网络亚文化的定义有明确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对网络亚文化的特点有充分的认识,要能够正确识别网络语言暗语化、网络亚文化精神反判化、网络亚文化群体群极化,对于其中的消极部分进行坚决的摒弃。
(三)完善互联网管理机制,增强网络媒体主体责任意识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网络亚文化媒体中不仅存在灰色地带,也有部分向主流文化示好,表现出与主流文化同向而行的步伐。因此对于这两类不同的网络亚文化媒体,平台要加强对内容的审核,构筑好信息“海关”,利用网络安全管理等技术手段,加强对敏感网络亚文化媒体生产、评论、转发的内容进行内容审核,采取分层分类的基本原则,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正。网络媒体要坚守客观、真实的原则。对于事情的真相要保持赤诚的追求,一方面,网络媒体应当把新闻真实性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另一方面网络媒体要坚决摒弃唯流量是图的新闻价值观,确保新闻人的操守、品格不被流量扭曲,严守对于职业道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破坏行业规则的低俗行说不,在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履行媒体人的职责。
新时代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只有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勇担职责。加强对网络亚文化研究,分析网络亚文化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可以深入了解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动态、推动价值观教育的改进、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对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新时代青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贺晓瑜,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推荐高校
1
徐州医科大学
2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
3
湖北科技学院
4
保定学院
历年分数
5
廊坊师范学院
6
四川旅游学院
7
河南工业大学
8
云南农业大学
9
西南医科大学
10
川北医学院
11
晋中信息学院
12
河南工程学院
13
贵州理工学院
14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15
南通大学
16
西华师范大学
17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18
玉溪师范学院
19
康复大学
20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