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在虚无主义的废墟中重建希望 ——基于尼采“超人”学说的探析
2024-12-06
作者:


温馨提示:模拟志愿填报用掌上高考,一键生成“冲-稳-保”志愿。点击此处,开始精准填报吧!

  【摘要】:伴随着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和近代的理性主义哲学的诞生和发展,人的本能、意志力和创造力日渐丧失。面对这一无处不在的基督教阴影,尼采宣告上帝已死,结果是人们丧失了绝对可靠的信念,陷入了虚无主义的困境。然而,尼采并不认为这是悲剧性的境遇。他相信,只要能够正视虚无主义的真相,不仅不会陷入绝望,反而会激发出一种积极的创造力。因此,他提出了对所有价值重新评估以及实现这种评估的权力意志的主张,高扬人的主体性,新的上帝——“超人”就此诞生。

  【关键词】:尼采;超人;虚无主义;上帝

  “超人”学说是尼采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思想一度被认为是惊世骇俗的。那么,“超人”是如何产生的?是为什么产生的?“超人”究竟又是指怎样的人?

  一、“超人”与上帝之死

  “超人”是尼采在打破基督教传统之后重塑的新人形象,要深入理解尼采的“超人”首先必须回到其提出的振聋发聩的宣言“上帝死了”中去。

  (一)“上帝”的存在

  要理解上帝的死亡,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上帝”这一概念的本质及其存在的原因。根据尼采的理论,所有的神灵都是人类所创造的。在西方文化中,上帝历来作为道德观念的承载者。尼采提出了“The slave revolt of morality”这一概念,他认为大众,即奴隶与暴民(弱者)对强者充满了敌意。在他看来,强者以一种对安全、身体与生活的漠视来勇敢、危险地生活,享受生命的丰富。弱者渴求安逸,避免陷入风险之中,因此对强者存在的不满愈加明显,试图把贫穷、无能与低劣视为美德。为了维护这种舒适的生活,弱者往往将“变强”及“危险地生活”的行为看作是不道德的。因此,尼采否定传统道德的评判标准,强调“危险地生活”才是人类生命的本质意义。然而,弱者拒绝这种充满风险的生活方式,因此,上帝的概念作为道德标准的支柱应运而生,宗教成为弱者的工具。

  人们为了洗清罪恶,恢复内心的“良心”,开始依赖上帝的指引。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这种“良心”的观念深入人心,并推动了道德的形成。从此。上帝的存在笼罩在人之上,使之难以窥见生命的真正含义。

  (二)“上帝”的死亡

  尼采的“上帝死了”指出的是人们对上帝信仰的消亡。这一消亡不仅反映了对上帝本身的怀疑,也质疑了其所倡导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两个角度可以理解这一现象。

  首先,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再依赖宗教解释世界,而是转向科学。基督教之前的信仰认为宇宙是因上帝而存在,而科学视角则强调事物依据自然规律运作。这种观点逐渐取代了传统机械论,使得上帝的影响力减弱,最终走向死亡。其次,尼采认为对上帝的信仰源于人类的心理需求。实际上,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而非上帝创造了人。通过这种理解,尼采虽然不直接否认上帝的存在,但指出上帝存在的概念是人造的,从而削弱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综上所述,尼采认为上帝的绝对道德标准阻碍了人类对生命意义和真理的追求。基督教通过“良心”和“道德”限制了生命的自由,要打破这种束缚,必须“杀死上帝”。因此,尼采宣告上帝的死亡,象征着基督教教义的消亡、传统理性的崩溃以及虚伪道德的灭亡。随着人类的自由意志增强,作为道德与精神寄托的虚幻上帝不再被需要,因此,上帝最终“死亡”。

  二、虚无主义中诞生的“超人”

  尼采认为,上帝的死使世界从虚无中显现出来。为了理解虚无及其与“超人”的关系,需回到尼采的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普遍存在的虚无主义,认为无论条件如何,生命均无意义;二是特定情况下的虚无主义,指在某些情境下生命失去意义。尼采关注的是后者,即在上帝之死背景下的虚无主义。值得注意的是,虚无主义并非上帝之死的直接结果,而是其必要条件之一。实际上,尽管全球人们在某种程度上经历了上帝之死,但并非所有地区都出现了虚无主义,只有当信奉上帝的价值观被否定,才会引起价值观的失落和虚无主义的产生。

  尼采强调人类的尊严在于自主创造价值的能力,不依赖他人认可。面对虚无,每个人有两种选择:奴隶道德和主人道德。奴隶道德是放弃激情、依赖虚妄思想自我安慰;主人道德则是直面虚无,通过生命的激情自我创造,成为勇敢的英雄。尼采认为,上帝的死是人类的福音。尽管信仰缺失和虚无感是暂时的,但这一崩溃要求人们重新评估所有价值。他批评基督教摧毁强者,削弱其意志,利用强者的困境,将自我鄙视和自我虐待推向极端,导致强者的灭亡。对此,尼采主张一种强力意志,以重建强者角色、重塑希望、肯定美好和实现自主、阳刚的威严。这一重估过程和实现都离不开权力意志,超人的诞生正是在对所有价值的重估和权力意志的推动下,自然产生。

  三、“超人”与上帝的“复活”

  尼采的“上帝死了”是对当时欧洲虚无主义的直接回应。为了反抗虚无主义,尼采提出了“超人”概念,旨在为虚无的世界赋予生存价值,为生活和世界注入意义。那么,“超人”的特征是什么?被宣布已死的上帝真的无法复生吗?

  (一)重建新价值的“超人”

  尼采提出的“超人”概念是在“上帝死了”之后应运而生的。在“上帝死了”的背景下,人的存在显得无目标且面临无尽的轮回,成为一种无意义的生活方式。面对这种虚无主义,人类的生活失去了目标与动力,难以忍受。因此,尼采提出“超人”作为人类存在的意义,强调“超人”是生活的目标与动力,同时是新的价值标准。

  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查拉图斯特拉向众人传达了“超人”的理念:人类是应当被超越的存在。超越不在于追求彼岸世界的灵魂救赎,而是在现实世界中提升自我,成为“超人”。这个过程经历了从“骆驼”背负沉重道德,到“狮子”摧毁旧价值,再到“孩童”代表新生的循环,最终建立新的价值体系。“超人”完全摆脱了旧有价值,立足于现实世界,通过增强生命力来建立新标准,取代了被虚构的上帝与消极的道德所统治的庸众。查拉图斯特拉指出“超人乃是大地的意义”,反对传统形而上学所构建的虚假理念和基督教道德,它们压抑了强者的生命力。

  尼采的“超人”强调忠实于现实和身体,主张重视本能与内在生命力。他认为,超人是人对现实生活的肯定,鼓励人们摆脱基督教道德的束缚,以生命力为价值标准,不断自我超越,实现自我。正是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中,“超人”为虚无的生活重新建立了价值,赋予生命以意义。

  (二)“复活”的上帝

  尼采批判基督教教义及其对人的贬低,认为神的存在使人沦为奴隶。他宣称“上帝死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标志着基督教神权专制的崩溃,促使人类理性觉醒。

  在有神监督的世界中,上帝的“目光”限制了人类的行为;而一旦“上帝死了”,人类成为唯一的价值源,自我创造性和感性得以解放。因此,“上帝死了”为人类提供了机遇,使个体得到真正的认同。尼采的“上帝死了”意味着人类的最终解放,代表着重建个体价值的契机。他呼喊“创造自身的命运,成为上帝自身”,指出超人的生成既是否定神的过程,也是人类价值的显现。费尔巴哈则认为,上帝存在于人之中,否定神的同时,人类成为新的起点。尼采推翻了上帝,使人类成为新神,这种主体性的膨胀或将导致虚无主义和人类的毁灭。为此,人类需积极超越纯粹的主体性,抛弃单纯的客体性,实现二者的和谐融合。

  (作者:沈舒怡,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德]尼采.论道德的谱系[M].周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

  [德]尼采.查拉如斯特拉如是说[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周国平.尼采与形而上学[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

  [德]伯纳德·雷金斯特.肯定生命:尼采论虚无主义[M].汪希达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张红军.虚无主义的五类面孔[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37(02):56-66.

  刘森林. 超人: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2):5-14.

  张志伟.尼采、虚无主义与形而上学——基于海德格尔《尼采》的解读[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06):57-65;154.

  孙周兴.末人、超人与未来人[J].哲学研究,2019,(02):107-117+127.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推荐高校

    推荐学校

    中职院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