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重庆万名高中生放弃高考根本是来自于贫困

http://gaokao.eol.cn/   来源: 人民网   2009-04-22 

  据重庆市招生自考办公室的统计,今年重庆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其中有不少来自农村学校。记者近日在重庆江津、渝北、涪陵等区县采访时发现,导致农村学生弃考的原因,值得关注。(来源:新华社)

  有人说,当前高职、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收入低”是农村学生弃考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就是考上了明牌大学又能怎么样?还不是"就业难,收入低"?而有些学生的学费是一家人多年来积攒的血汗钱呀!而毕业即失业,有时上过学的就业时还没有没上过大学的有竞争力,一家人的投资没有得到回报,那还上学干什么?

  记者的采访很能说明问题,培养一名大学生,一般要14年,义务教育阶段以外的教育投入至少5万元。现在大学生就业难,起薪按照2000元计算,除去生活费,每月存款500元,至少8年才能将教育投入“挣回”。即使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收回成本也要5年。而教育投入最多的是大学阶段,孩子考不上好大学,真不如早点就业。

  1985年,我国确定人均年纯收入200元作为贫困线,2007年,我国的贫困线划定在年人均收入1067元人民币。世界银行《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按照贫困线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这个标准适用于世界各国,包括非洲国家)计算,中国2003年的贫困人口为214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6%。联合国2006年按同样的贫困线计算,中国的贫困人口为235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此数据不包括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里都可以发现穷人。尽管中国政府刚刚宣布实施新的扶贫标准,将贫困线提高至人均年收入1196元,但世行的报告认为,这一新划定的贫困线依然偏低

  依照世行的贫困线标准,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依然占全国贫困人口的90%,城市居民中的贫困人口仅占全国总贫困人口的1%至3%。世行报告指出,尽管中国的农村地区更为贫困,但“整个国家高度分权化的财政体制却持续地偏向城市”。

  失学,更多的来自于贫困,并不是来自于失业.作为有钱人的孩子,不管毕业后就业形势如何,先上完学再说,起码可以让孩子受到文化的熏陶,增长一下知识.就是毕业当时就不了业,亦不一定以后就不了业,没有知识,在以后的社会里是寸步难行的.但贫困家庭就不一样,他们把一家人的希望压在孩子身上,孩子一翻身,全家就翻身;孩子没有工作,全家就陷入了绝望;要知道,学费,有的是借来的的,有的是贷款贷来的:孩子没有工作,以后用什么来还?

  就是上了名牌大学,农村孩子就业亦比城市孩子有着更多的难度.如今应聘不是分面试、笔试?笔试还好说,用分数来说话.要是有面试,家村人没有城里人那么多的关系网,虽说面试的初衷的好的,但有时可以变成关系的罗列与摆布,而面试又可能是形式而已.如果没有公正而又透明的面试,,农村人能是城里人的对手吗?

  就是找上工作后又能怎么样,大都市高得离谱的房子你买得起吗?恐怕,你就掏上八辈子的钱亦买不起、一平方米上万甚至几万,房价如金价,就这还嫌涨得不够。任志强不是说“和居民工资收入相比 房价等于没涨”吗?笔者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如今钢材、水泥的价格都下降了,房子就是为什么不能降?而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令人莫明其妙:如股价不能涨,房价却不能降;房价降了会加深经济危机,而股价涨了会引起经济不稳.中国的经济的一些怪现象就是这样的由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们主导着,而这些经济学家有的已经成为一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背离了职业品德,失去了公信力.它们恰恰是经济危机的最大的制造者.

  所以说,大学生上学面临着学费难,就业难,买房难这三座大山,这才是有些考生弃考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困难的解决并不是教育部门所能解决得了的难题,必须由权力部门的关注与全社会的配合才能得到解决.而经济危机只是加重了这些难度,亦不能把一些困难都归结经济危机身上;就是经济危机过去,学费难,就业难,买房难这三大问题仍然存在,所以说,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有亲民情怀,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严防一些决策受一些利益集团所影响的状况,来更多的取信于民,让利于民,造福于民.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掌上高招服务号

中国教育在线高考订阅号

高考估分定位 志愿填报指南 模拟志愿填报 估分选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 双一流高校 985大学 211大学
历年分数线 历年一分一段表 历年投档线 高考真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