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放弃高考,折射我们社会的切身之痛

http://gaokao.eol.cn/   来源:   2009-04-22 

       2009年重庆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其中有不少来自农村学校。记者调查发现,农村学生在重点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下降,而高职、大专院校毕业生又面临“就业难,收入低”,高额的教育费用也是农村生读书不如早打工,早挣钱的原因之一。(4月19日《新华网》)

  放弃高考是一种个人的无奈,更是社会的切身之痛。因为,高考是个人知识进阶、实现理想和改变个人命运的公平途径;更是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公共平台。重庆一个市就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这绝非偶然现象,因为从考生们无奈放弃高考的原因看,就业难、收入低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农村孩子,上学不如打工找挣钱,连总理都深有体会。今年年初,新华社播发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署名文章,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

  总理的这番话让人心酸,也折射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很多社会痼疾。如农村教师流失严重,投入低、教学环境差,大学招生倾向等。但除了这些,还有更深层次的矛盾难以决。一是大学学费太高,一个学生本科阶段读下来,全部费用加起来最低也要5万元。而中国农民的平均收入在2008年是4140元,这就意味着一个三口之间的农村家庭拿出4-5年的全部收入才能培养一个大学生。二是看不到前途。在计划经济和国家包分配时代,上大学就意味着吃商品粮、捧金饭碗,这样的大学诱惑早已成了历史。现实是农村孩子考上了大学,毕了业去面临着一职难求的尴尬。三是市场经济的大潮使中国变成了全球的“制造基地”。这本是让国人骄傲的事,但那些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工厂也大量需要低端的劳动者。于是产生了打工潮,每年外流的农民工将近2亿。上完初中就去南方当“打工仔”、“打工妹”,已经成为农村少年惯性的选择。

  这种看似自愿的弃学大工现象斩断了农村孩子继续学习深造的教育链,上大学的自然就少了。在笔者看来,这恰恰是中国社会最难解最悲戚的地方。所谓难解,是因为市场经济不单单是激活中国人的市场意识和催生一大批的工厂,也是法治启蒙和一场提高公民素养的社会革命。然而遗憾的是,市场经济提振了我们的硬实力,但是在体现社会公平的软实力方面却带来了新的问题。所谓悲戚,是广大的农民工撑起了“中国制造”,而这其中就有为数不少的弃学打工者。也可以这么说,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蕴藉了太多农民工的汗水甚至是血泪。而这样的市场代价是昂贵的,也是值得反思的。那些放弃高等教育的“打工仔”和“打工妹”们,他们在为中国市场创造出可观利润的同时,却使中国教育的人才储备大大降低。此消彼长,反照了一种急功近利的社会生态。不可否认,在广大农村,上学无用论正在弥漫散射,看看那在春运中焦渴的眼眸和疲惫的背影,就可知晓社会化的急功近利和物质性的短视会衍生多少社会难题。

  无论城里孩子还是农村学生,我们都希望他们正常通过高考这一关,而不是临阵脱逃,放弃继续教育的机会而营营逐利。一个市侩功利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必须指出,孩子们放弃高考,尤其是农村孩子放弃高考,不是学生们轻率地放弃自己的权利,乃是宏观的社会体制出了问题所致。

  正如低端的“中国制造”要升华为“中国创造”,中国教育也要深刻反思和改革。当务之急,就是通过各种政策设计,一方面提高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降低大学学费,让农民养得起大学生。此外,就是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让大学生学有所用,让农民看到培养大学生的希望和愿景。更重要的是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稳定农村师资力量,才能提升农村的教育水平,保证教学相长,形成稳固有序的继续教育链。(张敬伟)

来源:南方网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掌上高招服务号

中国教育在线高考订阅号

高考估分定位 志愿填报指南 模拟志愿填报 估分选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 双一流高校 985大学 211大学
历年分数线 历年一分一段表 历年投档线 高考真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