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距2024高考还有10天,多所高校将新增一批“新工科”重点专业!
2024-05-28
掌上高考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温馨提示:模拟志愿填报用掌上高考,信息丰富准确,一键生成“冲-稳-保”志愿。点击此处,开始精准填报吧!

  天津大学在机械设计制造、建筑学等相关专业探索“新工科”教育,天津工业大学选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进行“新工科”试点,河北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高校也正围绕“新工科”教育开展研讨……近日,关于“新工科”教育推进的信息频频出现。什么是“新工科”?和传统工科比有哪些区别?想要进入这一领域,可以选哪些专业?

  倒计时10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什么是“新工科”

  “新工科”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根据现在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背景设置的一批新的工科专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还有一个是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造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都属于“新工科”。

  “新”在哪里

  “新工科”的培养不仅要在某一学科专业上精深,还要具备“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新工科”的人才不仅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现有的问题,还有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去解决未来发展出现的问题,对未来技术和产业起到引领作用。同时,还懂得经济、社会和管理等知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

  “新工科”包含哪些专业

  2018年,教育部认定612个项目为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包括202个“新工科”综合改革类项目和410个“新工科”专业改革类项目。其中,“新工科”专业改革类涵盖了包括人工智能类、大数据类、智能制造类等19个项目群。

  想学“新工科”,这些专业值得关注

  根据此前教育部发布的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以下三个“新工科”相关专业增设点较多。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属于工学中的电子信息类,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由计算机、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2018年,“人工智能”专业首次出现在教育部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中,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包括人工智能概论、认知科学、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深度学习、知识工程、数据挖掘、物联网等系列课程。近年来,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持续扩大。从生源情况看,人工智能专业报考呈现三个特征:录取分数线高、专业兴趣高、继续深造意愿强。

  拥有该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高校: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属于工学中计算机类,是众多学科与统计学交叉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涉及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数学、计算机、统计学等学科知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新增专业。2016年3月公布的《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南大学3所高校首批获批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有志于学习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从大学的传统优势领域和行业背景考虑选择。比如,复旦大学的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是设在大数据学院下;北京大学是在数学院开设了该专业,偏数学的内容更多一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该专业设在信息学院,专业偏重经济、金融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

  拥有该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中的能源动力类,是矿业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

  由于该专业适用面广,开设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已有专业积累,设立了各具特色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集清洁与可再生能源科学及工程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厦门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面向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化学储能、能效等国家急需的新能源产业方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人才的新兴专业。

  拥有该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高校:北京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海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江苏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推荐高校

    推荐学校

    中职院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