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谈学科专业建设:动存量、图创新
2025-03-12
中国教育在线综合整理
关注掌上高考


温馨提示:模拟志愿填报用掌上高考,信息丰富准确,一键生成“冲-稳-保”志愿。点击此处,开始精准填报吧!

  学科专业如何优化调整?创新之才,强国之才如何培养?3月5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复旦发展研究院院长金力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围绕这个话题、结合复旦实践,分享思考并提出建议。

  高校改革不是扩张学科领地,要实现提质增效的内涵发展

  金力表示,高校改革是“奉命”而为,奉的是支撑国家战略、服务现代化需要、满足民生需求的强国使命。在跟跑阶段,中国高校依靠时代和开放红利,实现了快速发展。现在,面对并跑领跑的历史任务,面对百年大变局的形势背景,面对经济增长进入平缓期的资源条件,高校必须发挥改革作为“关键一招”的关键作用,在深化改革中走出自己的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创建一流大学的道路。

  “坦率说,如果大学把改革作为扩张学科领地、争取资源的手段,那投入效率往往不高。所以,一定要避免‘膨胀式改革’,把改革重心放到结构性、内生性的‘存量改革’上来,实现提质增效的内涵发展,增强持续创新的动力能力,构建自主自强的办学格局。”金力说。

  近两年来,复旦大学组织了三轮全校大讨论,树立“打头阵、当尖兵”的攻坚信念,形成动存量、图创新的改革共识,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推向纵深。如深度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按“文科做精、理科做尖、工科做强、医科做新、交叉做活”的方针,实现本科招生人数文、理、医、新工科、交叉学科各占20%。下一步,存量只减不增,本科招生增量全部投放交叉领域,牵引学科融合创新、深入推动“四个面向”。

  金力说,在国家战略和社会急需领域,则应不吝用兵。复旦大学整合全校力量,跳出学科框架,重组工科院系,聚焦先导和未来产业发展,围绕集成电路、计算与智能、生物医学工程、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化学材料与未来能源、空间互联网等领域的攻关和人才急需,一次性建设6个创新学院。按照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新模式,构建“从0到10”系统创新能力,重塑复旦新工科门类。

  又如,为了以有限资源实现师资水平“奋力一跳”,复旦大学深化准聘长聘制改革。借鉴国内外经验教训,重构教职体系、薪酬体系,协同推进人才引育特别是青年人才培育、教书育人责任落实、评价激励改革和师资有序流动、基础研究支持体系和有组织科研机制,着力解决存量“躺平”问题,为2035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奠定人才根基。

  高校综合改革的核心是人

  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关键之一是提高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的质量。金力指出,大学对强国建设的根本贡献,是造就适配强国需要的人才。因此,复旦大学坚持把人的改革特别是教育教学改革,作为综合改革的枢纽和基座。

  如何培养创新之才、强国之才?金力结合复旦大学改革发展实践,谈了三点体会:

  一是培养思考大问题的人。思考大问题,不是天才和权威的特权。年轻人从踏上学习和创新之路开始,就应树立并葆有推动人类进步、开拓未知之境、打破既有范式、造福国家人民的雄心,打开成才的“天花板”。复旦高教所对全国高校的跟踪调研显示,一些优秀学生的创新志趣正在减弱。同学们经过长期应试规训,精于计算投入产出、惯于务实求稳、怯于经受挫折,束缚了探究兴趣、创造激情和创业精神。

  面对创新大潮、世界之变,我们亟需培养大批喜欢从根子上思考解决问题、不墨守成规的年轻人才;并把许多喜欢原创的聪明“臭皮匠”聚合在一起,通过有组织创新发挥“诸葛亮”作用,最终造就更多真正的“诸葛亮”,把教育大国优势迅速转化为创新强国势能。因此,复旦大学加快建设基础研究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全面实施培养模式改革,深化科研教学和学习评价改革,加大人才密度、提升创新能力训练强度,鼓励师生试错容错,构筑优良创新生态。

  二是培养建构大视野的人。从认知结构看,知识为兵、学识为阵、见识为将,“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智能时代,知识千军易得,临阵良将难求。复旦大学的目标,是培养高潜能、多潜质的“干细胞式”人才,不受学科、门户之限,为迎接迅速变化的世界做最好的准备。我们的改革,要真正赋予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提升学识见识的权利和能力,以满足国家对原始创新拔尖人才和高端应用型交叉融合创新人才的需求。

  例如,复旦大学在上海支持下,一方面,推进“AI+”教育改革,建设通识基础、专业核心、学科进阶、垂域应用四序列AI-BEST课程体系,今年将向2025级开放46个“X+AI”类本科双学位项目、在10个一级学科试点“学科博士+AI硕士”双学位项目,实现AI课程覆盖全体本研学生、AI+教育覆盖全部一级学科、AI素养能力要求覆盖全部学位项目。另一方面,系统布局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简称AI4S),形成多点开花势头,已取得一批原创性强、应用前景广阔的国际领先成果。成果“井喷”背后,出现不少“年轻人挑大梁”“学生带着老师跑”的情况,青年师生成为新范式的动力活力源泉。但是,要全面推进AI4S范式变革,必须坚持深耕垂域,系统整合算法、算力、语料,真正做一盘“番茄炒蛋”,而不是拼凑一锅“番茄+白煮蛋”。

  从前期探索看,过度依赖AI也可能阻碍创造力的培养,直面学术诚信和科技伦理挑战。面对复杂世界,逻辑推理不能替代观察与实践,价值对齐不能替代价值判断。所以,复旦大学启动AI for Education(简称AI4E)改革2.0版,核心是教与学的融通,营造师生共研共创的智能教学环境,让学生不仅学会使用工具,更学会掌控和改造工具。

  三是培养砥砺大情怀的人。00后、90后有平视世界的自信,但缺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洗礼。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做到真懂真信真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在强国大潮中学会游泳。所以,复旦大学每年投入力量开设“强国之路”思政大课,引导学生在火热实践中感悟思想伟力,实现从认知到认同的跃升;并将实践育人融入各类课程和各培养环节,强化问题式、服务式、对抗性、实战性学习,把价值塑造与知识学用、能力训练融为一体,让“强国一代”不断增强“远上寒山石径斜”的坚韧勇毅、“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定力和“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必胜信念。

站长统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推荐高校

  • 1

    华北科技学院

    历年分数

  • 2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 3

    运城职业技术大学
  • 4

    河北美术学院
  • 5

    贵州医科大学
  • 6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7

    枣庄学院
  • 8

    黄河交通学院
  • 9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 10

    天津财经大学
  • 11

    武汉文理学院
  • 12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 13

    信阳学院
  • 14

    南京理工大学
  • 15

    山西财经大学
  • 16

    武警警官学院
  • 17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 18

    山东现代学院
  • 19

    保定理工学院
  • 20

    西安文理学院

推荐学校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东南大学

中职院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