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回归课本重原理,政治素养傍身行
——2020年高考全国II卷政治试题评析
每年的高考题目,都是年年岁岁理相似,而岁岁年年题不同。2020年的新课标II卷政治试题,充分体现出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到的高中政治核心素养体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从试题难度来看,整体难度不大,基本与2018、2019年难度持平。
从试卷结构来看,相信大家看完了2020年全国II卷的政治题目之后,整体感觉会非常顺畅。选择题按照4323的结构,合理地分配了四本必修教材的内容,没有打破考生固有的思考逻辑;主观题同理,并没有做试卷结构上的改变。
从试题内容来看,每道题目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固定,比如选择题第12题,一改2018、2019两年通过函数曲线题考查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2020年选择情景材料型选择题进行考查;再如主观题第39题,2019年到2020年,都在考查多政治主体共同参与政治生活,充分考查了政治认同与共同参与。
对2021年备考同学的建议:
1、回归课本,追溯本原。我们会发现,在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考查内容中,更偏重于对知识点原理的考查,需要考生深度理解知识背景、原理内容以及实际应用层面。
2、注重学科素养的提升。高中政治的四大核心素养体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会体现在教学、考试的方方面面。
3、拒绝死记硬背的填鸭式学习、拒绝埋头苦干的题海战术。通过从点到线,从线到网,构建起四本必修教材的逻辑框架。要运用解题方法来做题,更要注重收集整理错题。
(作者:有道精品课高中政治教师王雪,十年一线高中政治教学经验,近百名学生考入北大、复旦、人大等一流高校。)
▋▏地理
凸显素养与能力,回归地理核心原理
——2020年高考全国II卷地理卷评析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继续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试题重视地理本质、突出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体现了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形成了“素养与能力并举,知识与应用结合”的命题特点。同时,试题紧密实际生活,特别突出了当下科学抗疫的实际背景,让学生体会和思考生活中地理的存在、作用与魅力,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科学精神。
试卷命题兼具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难度合理、区分度强,很好起到了对学生检验和选拔的作用,同时也为未来高考改革地区的命题方向进行了很好的铺垫,对一线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今年的全国II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自然地理试题比重增大,难题提高,注重地理原理考查
例如试卷的选择题第3-5题巢湖平原农田复种、第6-8题甘肃绿洲温度变化、第9-11题西伯利亚自然环境差异,主观题第37题金沙江流域板块断裂发育与金矿石形成的地质过程,这些题目均为典型的自然地理材料分析题。与学生平时常见的训练题、模拟题相似度较高。
虽说今年题目整体难度较大,尤其是主观题37题让同学们一时间无从下手,但只要认真阅读材料给出的文字信息、图片信息,结合自然地理第三章、第四章学过的核心原理,也可以迅速建立解题思路,辅以适当的推理和分析,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这样的题目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学科素养,也对考场临阵应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心态平复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很好地体现了高考区分选拔的要求。
二、综合题区分度强,突出能力,利于选拔优秀学生
例如试卷的第37题,金沙江流域板块断裂发育与金矿石形成的地质过程。命题的方法、考查的知识与能力,给学生一种乍一看不会、无从下手的感觉。但只要仔细挖掘材料给出的具体信息,如“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河床沉积物中的金”“图片中给出的等高线”“河流的流向与所在地形”,利用这些关键信息,就可以有效分析出37题第(2)(3)(4)问的答案。
再比如第(4)问考的“地质作用过程”,也是典型的自然地理成因类问题。在平时课堂上这种“河流沉积物”的成因讲过很多,有金沙、翡翠、鹅卵石等,对于基础较好、平时认真听学习的同学,难度并不大。
三、注重应用与思考,鲜明体现高考地理核心素养
通过对今年的高考地理真题的分析,我们再次验证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只靠“记忆书本”“背诵教材”已经很难把地理学好了。面对材料突出、设问新颖、考查能力的高考试题,不主动思考的同学一定会束手无措。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更加注重对地理读图能力、材料分析能力、事物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千变万化的高考中立于不败的境地。
最后,马上要升入高二和高三的同学,应该如何做好未来学习的规划,有效提升自身的地理素养、地理思维和能力呢?笔者在这里给出几点建议:
1、回归地理原理,重视事物形成过程,关注大气、河流、海洋、板块、外力、生物等自然核心考点。这样在面对试卷新型题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快速解决;面对创新题目时,可以迁移原有概念的过程、原理解决问题;面对较难的综合题目时,也能快速分解题目,产生思路,逐一破解。
2、注重能力培养、构建地理思维,训练实验探究的精神。题目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日常的解题训练目的也不是为了背题目、背题型,而是发掘解题背后的思维逻辑,强化分析题目的过程,才能在面对创新题、综合题、变式题的时候运用地理思维分析破解。
3、观察生活、抽象提炼,分析有实际背景的地理问题。地理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社会中有地理,自然中也有地理,地理也蕴含在建筑、交通、贸易、娱乐等各种生活场景中。学生应该有意识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并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尝试解决。久而久之,形成较好的地理抽象能力、地理应用思维,不光有助于解题,更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地理观点、培养地理素养。
(作者:包易正,有道精品课高中地理教师,十一年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国家级期刊一等奖获得者)
▋▏历史
走在学术前沿,关注时代热点
——2020年高考全国II卷历史卷评析
2020年高考的全国Ⅱ卷历史试题,很好地践行了对学生能力+素养的考查。考查角度涵盖这样几个方面: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考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从考查的知识点来看,这份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分布比较稳定:
2020年、2019年历史高考全国Ⅱ卷考点分布对比
2020年 |
题号 |
考点 |
2019年 |
题号 |
考点 |
24 |
中国古代思想(摔跤运动的社会影响) |
24 |
中国古代经济(秦国的水利工程) |
||
25 |
中国古代思想(佛光寺) |
25 |
中国古代思想(儒家道家学说) |
||
26 |
中国古代思想(宋代科举) |
26 |
中国古代思想(宋代理学) |
||
27 |
中国古代经济(明代商业) |
27 |
中国古代经济(清代商业活动) |
||
28 |
中国近代经济(西方资本输入) |
28 |
中国近代政治(维新变法活动) |
||
29 |
中国近代政治(中共党史) |
29 |
中国近代政治(五四运动) |
||
30 |
中国近代政治(抗日战争) |
30 |
中国近代政治(中共党史) |
||
31 |
中国现代经济(改革开放) |
31 |
中国现代经济(经济结构调整) |
||
32 |
世界古代(雅典政体) |
32 |
世界古代(希腊哲学主题的转移) |
||
33 |
世界近代思想(文艺复兴) |
33 |
世界近代文化(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活跃) |
||
34 |
世界近代政治(德国政治) |
34 |
世界近代政治(法国大革命) |
||
35 |
世界现代政治(美苏交流) |
35 |
世界现代经济(苏联的经济建设) |
||
41 |
永定河的治理变迁 |
41 |
中国海关的变迁 |
||
42 |
欧盟 |
42 |
对19、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 |
||
45 |
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 |
45 |
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 |
||
4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反战和平运动 |
4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二战 |
||
47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竺可桢 |
47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司马相如 |
具体来说,这份试题有这样三个特点,我概括成了四句话:理解陌生材料,抓住时代特征,走在学术前沿,关注时代热点。
第一,理解陌生材料,抓住时代特征。
今年的全国Ⅱ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选择题都给出了考生几乎完全陌生的材料。但是这些题的正确答案,又没有偏离高中教学的核心知识点,特别是时代性和朝代特征十分吻合。
比如,第33题,题干里的西尔维乌斯和《论自由教育》都是教材里没涉及到的,一眼看上去比较难。但是通过题干里的时间设定“15世纪中叶”,不难判断出考点是“文艺复兴”。复习扎实的考生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可以看出,不论是一味地背诵知识点,还是一味地玩文字游戏,在高考里都不管用。要想拿高分,就必须得把理解材料的能力和核心知识点结合起来,建构历史观,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第二,走在学术前沿。
高考试题兼顾学术研究热点。比如近年来,宋朝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高考试题也在宋朝历史上进行了一定的倾斜。
比如第26题,考查宋太祖在科举中设立殿试,完善科举制度。
再比如第45题,直接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评价。
高考围绕学术热点命题,不单单是提醒学生,不能满足于教材,更是对每个历史教学者说:不要远离学术前沿。
第三,关注时代热点。
历史学习不是故纸堆里的推敲游戏,也不是比拼记忆里的最强大脑。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深刻地影响着高中历史教学的方向和高考的侧重。
比如,第25题,以敦煌壁画命题,正是体现了“一带一路”的时代热点。
再比如,第42题考查欧盟,也是贴合了中国大国崛起后的外交新局面。
可见,我们这个时代的长效热点会更深远地影响着我们对历史的运用和评价,这也许会是今后越来越明显的高考特征。
(作者:张志浩,有道精品课高中历史教师,前考古学者,用段子讲历史的网红老师)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推荐高校
1
徐州医科大学
2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
历年分数
3
湖北科技学院
4
保定学院
5
廊坊师范学院
6
四川旅游学院
7
河南工业大学
8
云南农业大学
9
西南医科大学
10
川北医学院
11
晋中信息学院
12
河南工程学院
13
贵州理工学院
14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15
南通大学
16
西华师范大学
17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18
玉溪师范学院
19
康复大学
20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