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2008高考首轮复习方法 知名中学专家各科指点
2007-10-24
关注掌上高考


  推荐:理科高考状元谈复习经验:高考“六要六忌

 

  2008年高考复习已进入首轮复习阶段,梳理相关知识点是本轮复习的重点。如何打牢基础、提高复习效率,是很多考生关心的话题。10月20日、21日,自治区教学研究室、自治区教育学会邀请北大附中、人大附中等北京知名中学的9名资深高考辅导专家在乌鲁木齐八一中学,为我区2008年高考考生如何科学复习、备考指点迷津。这也是我区首次在头年10月首轮高考复习期间,邀请内地知名专家来疆举办高考报告会。

  专家们在报告会上讲解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问题。“高考不是比谁做得快,而是比谁做得好。”专家认为,在首轮复习时,要养成认真、准确、规范的习惯,减少失误。

  专家说,首轮复习应该依据课本,熟练运用课本上的公式、定理、基本方法,以章节为单位,将那些零碎、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清楚课本从前到后的知识结构,将整个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不要去钻难题、偏题、怪题。

  专家指出,每年的高考大纲及考试说明都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复习的依据,这两本书对考试的内容、题型和分值分布说得很清楚,考生要依据考纲和说明找寻复习重点;另外,高考大部分题可以 “回归课本”,在教科书中找到相应知识点,这些在考生分析历年高考试题时就会发现。

  专家建议,考生在选择复习资料时,要多听老师的意见,因为老师在选择复习资料时会注重基础知识,通过专题复习,让考生了解各个知识点的考查范围和重点、难点的分布,熟悉各个知识点的考查内容和常见题型,并通过做练习熟悉试卷的结构及题型。专家主张,课外复习资料和参考资料的使用和选择要 “求精而不求多”。

  在报告会上,2007年新疆高考各科阅卷负责人及自治区招生办普招科科长章立军针对今年的高考、网上阅卷、录取工作等进行了评析。

  自治区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诸学鸿说,在明年高考复习冲刺阶段,新疆还将举办一场冲刺高考报告会。

  各科指导

  [语文] 注重逻辑和作文

  高考语文把考查目标定位在语文能力和素养上,即语言基本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三个方面。

  备考时,考生要掌握汉字字音、字形,对常见熟语、病句、标点的运用进行辨析,扩大简易古典诗文、现代文章和文学作品的阅读范围,在运用中积累词语。

  支撑整个语文测试过程的是严谨的言语逻辑。问什么,答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问,为什么要这样答,都有严格的言语逻辑。这是评分依据,也是备考重点。

  关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阅读和写作中强化言语逻辑训练的重要方面;强化问与答之间的完全一致性,是备考中强化言语逻辑训练必须攻克的一个堡垒。

  基础知识中字音辨析题要落实三个内容:形近字的读音,多音字的读音,容易误读字的读音等。备考也不必纠缠生僻字,应以同音字、形近字、义近字为复习重点。

  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文句理解,还是语段翻译,各个知识点的考核无一不是源自课本,因此,首轮复习要把课本中的文言文再通读一遍,重点篇目甚至可以逐字逐句翻译,这样既熟悉了课本内容,又训练了翻译能力。

  对于诗歌的鉴赏,复习时要处理好三个问题:

  一是阅读古诗词,扫除解读赏析中的障碍。因此,首轮复习时积累一定量的古诗词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是要全面了解高考试题的命制类型和出题设问的角度等,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要形成清晰的答题思路。

  在首轮复习中,建议考生每周写一篇大作文,另外再摘抄一篇300字以上的不同文体的文章,以开阔视野,积累写作素材。

  考生在作文复习时,应注意梳理思想和生活的积累,从内容、语言、体裁上寻找自己的特色。可以根据读过的书,看过的精彩文章,有过的独特经历,听过的心动故事,有过的好构思等自己所熟悉的内容写自己擅长的文体。

  在备考阶段,大家要把这些材料集中起来,按道德、亲情、成长等分类,做好素材的储备。做好语言和材料的积累,才有可能在高考中“厚积薄发”。

  在很大程度上,作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日常的阅读和积累。经过大量的阅读训练,高三学生已经掌握了数量可观的资料,但这些资料的质量却是参差不齐。这就需要考生对自己的资料库进行彻底整理:分门别类,去粗取精,补其不足,形成系统。

  一般来讲,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制约他(她)的审题,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针对不同的材料,多做练习,提炼出正确的主题。在审题时,思维不能太活跃,否则很容易跑题。

  2007年高考语文共18套试卷,其中作文题可分三类: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命题作文9个,占50%;材料作文5个,占27.8%;话题作文4个,占22.2%。命题作文第一次占有半壁江山,话题作文第一次居末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