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天河拔尖班)
学校“计算机科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19年首批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依托该基地,从2021年起开办“计算机科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实验班”(简称“天河拔尖班”),培养在计算机领域具有明显专长,具备宽广国际视野,具有成为重大基础科研、重大工程领军者潜质的人才,以及具有科技强军、打赢未来高科技战争潜质的科技型将才。“天河拔尖班”实施小班化精英式培养,通过高考专业志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天河拔尖班)”直接招录20人。
“天河拔尖班”实施“一式一强一制三化”培养模式,即:贯通式:单列推免硕士研究生、直博指标,允许学有余力的本科学员提前修读部分研究生阶段课程,提前进入课题组参与科研工作。强实践:充分发挥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国家队”的优势,依托校内10余个国家或省(部、军队)级科研平台,以及军队科研机构、国防工业部门、军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员进入科研项目、开展实习实训。导师制:安排院士、杰青、长江学者、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以及国家教学团队、国家科技创新团队骨干成员,担任本科全程导师, “一对一”责任导师指导和“多对多”跨学科联合指导相结合。小班化: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小班化教学。个性化:导师结合学员兴趣特长,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鼓励修读其他学科专业课程,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国际化:在符合国家和军队政策法规的情况下,分批次组织学员赴国外一流高校实施短期联合培养,拓宽学员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
七理论与应用力学(航天力学拔尖班)
学校“航天力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21年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依托该基地,从2022年起开办“航天力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实验班”(简称“航天力学拔尖班”),面向航天领域国防尖端技术需求,培养力学基础扎实、航天特色鲜明,在本领域具有明显专长,具备宽广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具有成为引领世界航天科技前沿的科学家或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型号总师的潜质。“航天力学拔尖班”通过高考专业志愿“理论与应用力学(航天力学拔尖班)”直接招录15人。
“航天力学拔尖班”实施“双学位、贯通式、小班化、导师制、个性化、多元化”培养,其中:
(1)“双学位”:立足培养力学与航空航天学科交叉融合型人才,在符合国家和军队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可同时申请理论与应用力学、航空航天工程2个专业的学位;
(2)“贯通式”:硕士推免、直博指标单列,探索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允许学有余力的本科学员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提前参与科研工作;
(3)“小班化”:实施小班精英式培养模式,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专业课程全部实行定制化小班授课;
(4)“导师制”:配备由院士领衔的导师团队,对学员全程 “一对一”指导,指导学员课程学习、学科竞赛、实习实践、参与科学研究等;
(5)“个性化”:导师结合学员兴趣特长,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鼓励学员发展个人专业特长;
(6)“多元化”:支持学员以卫星、火箭等飞行器为研究对象,依托校内高水平科研平台开展科技创新实践;假期组织学员赴国防工业部门开展参观见学和实习活动;在符合国家和军队政策法规的情况下,分批组织学员赴国内外一流高校参加暑期学校、游学活动或进行毕业设计,拓宽学员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推荐高校
1
长江师范学院
2
新乡工程学院
3
潍坊学院
历年分数
4
中国传媒大学
5
四川工商学院
6
河海大学
7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8
成都师范学院
9
浙江工商大学
10
北京交通大学
11
河南城建学院
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13
汉江师范学院
14
河南中医药大学
15
山东交通学院
16
重庆邮电大学
17
无锡学院
18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19
青岛工学院
20
山西能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