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美国东部时间4月23日早上9点,哈佛中国教育论坛2016年会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举行。本次年会以" 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何去何从"为主题,从公民教育、农村教育、音画教育、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科技、教育创新六个不同的角度对中国教育进行探讨。以下为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在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大家下午好!我是秦春华。非常荣幸出席今天的“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和各位分享我关于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些观点,同时,我也希望有机会和你们进行富有启发意义的讨论,坦诚交换彼此的看法。
教育的意义在于给予学生面对变化的勇气
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历史上的某些情形类似,有时候人们也许能够感知到这种变化,但更多的时候,除了极少数智者之外,绝大部分身处其中的人们对此一无所知。我们甚至不能准确地预测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也许一切如常,但也许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谁知道呢?据我所知,经济学家和算命先生是最喜欢对未来进行预测的人,但遗憾的是,他们的预测往往和天气预报一样不准确。
面对生活中如此巨大的不确定性,教育也许是唯一的救赎之道。如果孩子们能够接受好的教育,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学会更深刻理解社会和世界,更深刻地理解他人和自身,消除彼此的偏见,克服自己的局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无论未来面对的是何种变化,他们都不会感到恐惧和慌张,自信乐观,勇敢前行。
我们能够提供满足这种需求的教育吗?今天,全球的教育机构都在思考:我们要让学生学习什么?如何学习才能效果最好?教育理论层出不穷,教育技术日新月异,但面对真实教育世界里的一些基本问题,人们非但没有形成共识,有时分歧还相当大。的确,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按部就班地上学、放学,取得一个又一个学历证书,做到了这些,我们就算完成了教育的使命了吗?在学生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中,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哪些甚至产生了反教育的效果?我们发明了数不清的教育术语、标语和口号,除了把它们印在纸上和墙上,又有多少印在了学生的心中,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实际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并没有想透,有些甚至根本就从未想过。
实际上,当下的教育活动存在着相当大的浪费现象。有限的教育资源并没有被完全投入到那些能够真正启迪学生心智,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实际效果的活动上——无论这些效果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我们需要更集中的力量和更有效的资源配置。
大学招生,卓越与公平一定对立吗?
也许更大的挑战在于,面对日趋严重的社会不平等,顶尖大学如何在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机会,从而实现卓越与公平的平衡?
在担任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期间,我所做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研究探索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下,如何不完全依赖高考分数,而根据北大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需求去选拔适合的优秀学生。因为我觉得,让一个经济学博士按照百分数的排序去录取学生,是对教育的嘲弄和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一个小学生就可以完成这项几乎不需要任何智力活动的工作了。至少我也应该设计出一个看起来复杂无比的数学模型。我必须干点更有挑战性的事。
很快我就有点后悔了。这件事的挑战性真的有点大。当这样做的时候,我遭到了激烈的批评。最具普遍性和号召力的观点是,只有看得见的分数才是确保公平公正的唯一手段。由此衍生出的两个批评是:只有在真刀真枪的考场上,农村孩子才能和城市孩子站在一条起跑线上;如果大学录取的标准是弹钢琴跳芭蕾等所谓的综合素质,农村孩子怎么可能竞争过城市孩子?他们连钢琴长什么样都没见过!如果不按照看得见的分数录取,顶尖大学将很快成为权贵子弟的“俱乐部”。
这些观点说明,我们对大学招生的认识,还没有脱离1000年前古人对科举制选人做官的理解,我们还没有从为国家、社会和人类培养能够产生推动作用的人的高度来认识现代教育。
在大学招生问题上,卓越与公平一定是对立的吗?让我们想像这样一个社会:人们被分成数量差不多的两部分,一部分住在100层的摩天大楼里,另一部分住在只有3层的低矮建筑里。摩天大楼里的一层和100层距离很大,但由于配置了高速电梯,人们可以很方便地自由流动;低矮建筑里一层和三层没有什么差别。假如要你投票,你愿意住在哪里?
答案并没有那么简单,这取决于你是谁以及你对公平到底作何理解。看得见的分数一定是公平的吗?那只是人们的一种幻想,而且只有在极其严苛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人们只看到了分数的结果,却没有看到分数的生成。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和30多年前恢复高考时相比,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时,几乎所有家庭在教育投入上相差无几,今天,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平等已经深刻地影响到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那些富裕的家庭可以雇佣更有经验的教师,为孩子提供更富针对性的训练。所谓看得见的公平的分数,从生成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被深深打上了不平等的烙印。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推荐高校
1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2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历年分数
3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4
黄淮学院
5
兰州财经大学
6
张家口学院
7
贵州理工学院
8
四川传媒学院
9
贵州大学
10
三峡大学
11
中国农业大学
12
昆明城市学院
13
云南农业大学
14
山东交通学院
15
北方民族大学
16
山东政法学院
17
新疆政法学院
18
四川工商学院
19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20
武昌首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