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高考黑龙江省理综卷化学科试卷分析

http://gaokao.eol.cn/   来源:   2010-06-11 

  相关:2010高考试题及答案    高考试题名师点评    估分填志愿 高考录取日程

  推荐:高考填报志愿系统   大学名单    专业名单   专业解析    高考分数线   状元

  总体看,2010年黑龙江高考理综测试化学试题从试题数量、试卷结构、试题类型与2009年相比有了一定的变化,选择少了一题,同时增加了选考题,分值也由过去的108分变为100分。试题在平实中体现着创新,常规下渗透着变化,试题强化了化学用语考查,展示了化学学科特色;试题围绕四种能力考查来命题,突出了能力立意的思路;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试题特点

  1, 新颖灵活:今年的试题的一大特色就是题目设置新颖,既“稳中有变又变中求新”,从考查的范围上看去都涵盖在考试大纲范围内,而且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突出能力立意。让学生既要学会知识,还要懂得方法,真正的学以致用。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的学科思想。无论是命题形式上还是考查方式上都实现了创新和发展,化学实验能力继续重视的同时,增大了实验覆盖面和知识考查面,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这些发展与创新对以后的化学教学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像选择题12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提醒教师要教与导结合。

  2, 重视基础:新课程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强调活学活用,让学生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今年的试题大改以往一问一答式的出题模式,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初衷。夯实基础是体现能力的前提,试题中的选择题侧重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方面考查,如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7小题),有机同分异构及反应类型(8,9小题),离子反应及方程式的书写(10,13小题),电化学及氧化还原(12小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2小题),而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在本套试卷中基本没有考查。二卷四道大题每道题都考查了一大版块,26题侧重元素化合物知识,27题以一个装置简单、现象明显、知识熟知的实验为题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对象到思考产生对象到探究化学过程到得出合理结论的步骤考查了学生的推理探究能力,提高了试卷的科学素养考查层次。28题为化学反应速率试题,主要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角度进行了考查。选修的有机虽结合社会热点,但信息直观明了,考查的面比较窄,性质考查简单,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关系要求下降,应该是一道能得高分的试题。

  二、试题启示

  1.依纲靠本,夯实基础

  按照考纲坚持全面覆盖的原则做好每个考点的复习工作。下大力气狠抓基础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透彻。因此,必须以考纲方向,以课本为核心,以老师的讲解和引导为重点,对课本知识进行全面而有序的梳理整合,细而全且要要求到位。

  2.攻重难点,关注热点

  在全面系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攻破。注重分析、强化、变通。我们除了要留心考纲中变化的内容外,更要关注不变的内容,因为不变的内容才是精髓,在考试中处于核心、主干地位,应该将其列为复习的重点。同时,学有余力的时候,应适当关注社会生活生产科研中与化学相关的热点,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必要的了解其应用,这对提高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将大有裨益。

  3、注重培养其科学素养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强化实验探究型题的训练。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教师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认真复习课本实验,弄清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基础知识,并能做到举一反三,是我们做好实验复习的保证。

  4、强化规范答题训练,特别是各种审题、答题的要领,应尽早训练到位。

  总之,2010年高考很好了实现了向新课程的过渡,履行了依据大纲命题的要求,从知识到能力都对化学学科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考查,从选拔性到导向性都体现了其重要功能,不失为一套好题。(肇州二中  刘永贺)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掌上高招服务号

中国教育在线高考订阅号

高考估分定位 志愿填报指南 模拟志愿填报 估分选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 双一流高校 985大学 211大学
历年分数线 历年一分一段表 历年投档线 高考真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