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的事更容易忘:蔡戈尼效应
蔡戈尼效应又名蔡戈尼克记忆效应,它表明人们更容易记住未完成的任务。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同一动机便使他对此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说,如果有人这时候问你,第几题你写的什么,可能一时还想不起来。不过,哪道题没有写出来可能记得更清楚一些。因此一旦整个任务(如高考)完成,与之相关的信息就更容易被遗忘。
即使已经不参加考试,蔡戈尼效应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收藏了一些不忍错过的网络资源,以备不时之需或以后再看,但往往都就此尘封。我们之所以很容易忘记自己曾经收藏过的文章或视频,其实也是蔡格尼克效应在作祟。
当我们看到一篇极好的文章或一个实用的教学视频,“细品文章”或“付诸实践”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件未完成事件。但当我们想到收藏这个方法时,心理上会发生一个微妙的转变,未完成事件随之变成了“收藏文章/视频”,于是收藏便替你收了个尾,给我们的大脑造成了一种“事件已完成”的错觉。
这时候,蔡格尼克效应就开始起作用了,让大脑开始执行遗忘的程序:“既然这些事情都已经以收藏结尾了,那我还记着干嘛?干脆忘了得了,我还要去处理其他的事情呢!”有选择性地收藏真正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源,定期对收藏夹断舍离,制定学习计划真正付出行动......这才是让收藏夹不吃灰的好做法!
忙于其他事就会忘:干扰抑制说
干扰抑制说也提供了另一个视角。这一记忆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具体来说,干扰抑制说包括两个主要概念:前摄抑制和后摄(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信息对后来学习的信息产生干扰。例如,我们大家都先学习了中文,然后学习英语,你先前学的中文可能会对你学习英语的过程产生前瞻性干扰,例如以前学习过的汉语拼音,会对我们英语单词的记忆有干扰。
后摄抑制则相反,是指后来学习的信息对先前学习的信息产生干扰。比如,如果你在学习了中文之后又学习了英语,那么新学的英语也可能会反过来对你回忆先前学习的中文产生回溯性干扰。比如一个人在国外呆的时间比较久了,只能想起英文单词想不到中文,说话会夹杂英语也有后摄抑制的因素。
干扰抑制说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当人们试图记忆一篇文章时,通常会发现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比中间部分更容易记住。这是因为文章的开头只受到后摄抑制的影响,结尾只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而中间部分同时受到前摄和后摄抑制的影响,因此最容易遗忘。同理,睡觉前想的东西容易记住。所以,你想忘记的人或事,千万不能在睡觉前想。
高考后,我们肯定要好好放松一下,往往会接触到大量新的信息和活动,这些新的刺激会与之前学习的知识互相干扰,导致遗忘。
结语
总之,高考后知识的快速遗忘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涉及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检索过程。追根究底,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知识的积累和个人成长。确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学习目的更加重要。如果学习知识只是为了考试拿高分,那么在考试结束那一瞬间,这些知识的寿命也就到头了——因为它们的有利标签已经被自动换成了无用甚至不利标签。如果学习知识是为了将来学以致用,培养严谨的理科逻辑性思维能力和浪漫的文科素养修为,那么它们将会永远对你而言是有利的,才不会被轻易遗忘。
通过理解这些过程和采取适当的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记忆,让知识成为我们长久的财富。希望这篇文章也能够帮助读者理解这一现象,并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减缓遗忘,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推荐高校
1
武汉传媒学院
2
黄淮学院
历年分数
3
宜宾学院
4
成都工业学院
5
苏州工学院
6
山东协和学院
7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
8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9
天津天狮学院
10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11
银川科技学院
12
湖北经济学院
13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14
长江大学
15
安阳师范学院
16
东南大学
17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
18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19
南阳理工学院
20
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