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辽宁2024年考生填报高考志愿须知
2024-06-19
辽宁招生考试之窗
关注掌上高考


温馨提示:模拟志愿填报用掌上高考,信息丰富准确,一键生成“冲-稳-保”志愿。点击此处,开始精准填报吧!

  (三)有关政策规定

  1.除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院校(专业)外,高校不得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不得对报考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考生作统考外语语种限制,不得在国家招生政策规定外作其他限制。

  2.少数民族预科班只录取有预科专业志愿的少数民族考生,如在本批控制分数线上录取不满额,可适当降低分数投档录取,本科预科班录取分数不低于本科相应批次各有关高校调档分数线以下80分,专科预科班录取分数不低于专科批次各有关高校调档分数线以下60分。

  3.民族班只录取有民族班专业志愿的少数民族考生,民族班录取分数不低于相应批次各有关高校调档分数线以下40分。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省招考委根据本地投档录取办法决定,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同时符合两种以上加分投档政策的,不可兼得,只能享受其中分值最高的一项。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高校不安排分省招生计划的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等招生项目。

  (1)烈士子女考生,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2)喀左、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新宾、清原、凤城、岫岩、宽甸、北镇、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4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3)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台湾户籍)考生,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4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4)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凡符合以上政策性照顾项目的考生,须经过本人申报,有关部门审核,省地校三级网上公示后方能予以认可。

  (5)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军队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军队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的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的军人的子女,退役的残疾军人,在实行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参加全国统考录取并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应予以优先录取。

  (6)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参加全国统考录取并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7)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报考普通高校的,按照《公安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018〕2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8)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及其子女参加全国统考录取的,参照军人有关优待政策执行。

  (9)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青年志愿者的,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5.本科提前批次执行本科批次线(有关文件或高校招生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据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 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 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工作办法》(军训〔2023〕153号)规定要求,“对于本科招生合并的省份,划线类别为一本的,考生成绩不得低于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

  2024年辽宁省军队院校招生相关事宜按照辽宁省高中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 辽宁省军区招生工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工作的通知》(辽军招〔2024〕2号)执行。

  2024年辽宁省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相关事宜按照辽宁省公安厅、辽宁省高中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辽宁省公安普通高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工作的通知》(辽公政〔2024〕37号)执行。

  2024年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招生相关事宜按照辽宁省消防救援总队、辽宁省高中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招收青年学生考核选拔工作的通知》(辽消〔2024〕79号)执行。

  2024年辽宁省定向培养军士生招生相关事宜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辽宁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招收定向培养军士工作的通知》(辽征〔2024〕29号)执行。

  辽宁省普通高校录取工作结束后不再另行组织补录。

  三、网上填报志愿有关说明

  (一)操作步骤

  (1)志愿填报系统需要使用Chrome、360(极速模式)、IE9及以上的浏览器。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网址为:https://gkzy.lnzsks.com)。进入网上填报志愿页面后,进行志愿填报。

  (2)阅读考生须知、必读及网报操作手册等材料。

  (3)使用高考报名时的账号、密码及验证码,进入志愿填报系统。

  (4)点按各批次右侧的“填报”按钮选择填报该批次的院校及专业志愿(填入院校、专业的代号)。

  (5)看到系统提示“志愿保存成功”后,方可确认填报成功。确认填报是否成功,考生可选择“下载志愿预填表”功能进行确认。

  (6)查看、修改各批次志愿信息。

  (7)最终确认保存本人志愿信息(最终确认保存后将不可再修改志愿信息)。

  (8)网报志愿结束后,可以下载带有加密二维码标识的最终确认的志愿信息表并保存。

  (9)考生可于网报志愿结束后两天内(每日8:00—22:00),下载带有加密二维码标识的最终确认志愿信息表并保存(此功能仅在这两天开放)。征集志愿下载最终确认志愿信息表的时间为本批次征集志愿填报当日14:00—22:00。

  (二)密码管理注意事项

  1.考生须妥善设置和保管个人密码,以免因密码外泄导致志愿信息被非法篡改。在公共场所网报时,要注意密码和个人信息保护,以免泄露。因保管不善和使用不当产生的一切后果考生自负。

  2.考生若忘记密码无法登录,有两种重置密码的方法。一是使用系统平台“找回密码”页面的“重置密码”功能,可自行设置密码;二是持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件到报名所在县(市、区)招考办申请重新设置密码。以上任一方式重置密码成功后,原始密码即刻失效,登录时须考生本人使用重置后的新密码。考生如忘记报名时注册的手机号,可以持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报名时所在县(市、区)招考办申请修改手机号。

  (三)特别提醒

  1.高考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将按照规定的志愿填报(含“征集志愿”)时间准时开放和关闭,考生须按照有关操作流程,在规定时间内通过高考志愿网报系统完成志愿填报。考生未在规定时间填报志愿,视为放弃填报和录取。

  2.考生尽早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熟悉相关操作。考生应尽早确定志愿和完成网上填报志愿操作,避免因网络即时访问量增大导致网络出现不流畅、运行缓慢、拥塞等问题,甚至偶遇当地突发停电、网络故障等不可预知情况,影响顺利提交志愿,给自己造成无法按时提交网上填报志愿的严重后果。

  3.为避免志愿误报和提高效率,考生可先在“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志愿填报系统”下载、打印“志愿信息表(空表)”进行纸介预报,确定本人志愿后,再通过网报系统进行实际填报。

  4.考生应认真填写每个志愿编号或选项,填写后仔细检查。在网上填报志愿时间截止前,考生可以随时登录系统,修改自己的志愿信息。考生每次登录系统填报完毕后,一定要选择保存并安全退出。考生“最终确认保存”后或网上填报时间截止后,考生在网上保存的志愿内容视为最终志愿,将不能再进行改动,考生须提前做好志愿最终确认保存。

  5.在高考志愿网报期间,除考生本人外,任何人均查询不到考生所报志愿信息。高考志愿必须由考生本人确认、填报,凡因他人(包括父母、老师)代填、代报等产生的一切后果均由考生本人承担。

  6.网上填报志愿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请考生及时与报名点联系。

  7.艺术类考生填报志愿时需注意所报院校(专业)对省统考、省际联考或校考的要求,相关要求详见院校招生章程。

<< < 1 2 3 4 > >> 共 4 页
站长统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推荐高校

  • 1

    青海职业技术大学
  • 2

    成都中医药大学

    历年分数

  • 3

    山东大学
  • 4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 5

    西昌学院
  • 6

    东南大学
  • 7

    兰州理工大学
  • 8

    成都文理学院
  • 9

    荆楚理工学院
  • 10

    六盘水师范学院
  • 11

    河南科技大学
  • 12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 13

    青岛工学院
  • 14

    河北东方学院
  • 15

    武汉轻工大学
  • 16

    汉口学院
  • 17

    西藏大学
  • 18

    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
  • 19

    贵州警察学院
  • 20

    遵义师范学院

推荐学校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东南大学

中职院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