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2017高考全国卷1理科综合试卷评析
2017-06-08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
作者:麦俭坤、李聪、蒋泽霖
关注掌上高考


  物理评析

  立足传承 兼顾创新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 麦俭坤

  一、总体评价

  2017高考全国Ⅰ卷理综卷物理部分,较好地贯彻了《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的命题指导思想,体现了以基础知识为依托,以能力考查为主旨的指导思想。在保持历年来一贯的严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基础、体现方法、突出思想、考查能力,力求公平、公正、客观、全面。试卷的整体难度呈阶梯型分布,有较好的区分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高校科学地选拔人才,对高中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试题也考虑了不同省区的教学实际。

  命题难度:稳中有升

  今年的试题总体难度较往年有所上升,灵活性增强。选择题整体难度比往年略有上升;实验题考察形式新颖,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变通能力要求较高;计算大题设问层次分明,计算难度有所下降,但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提高;选考题比较中规中矩,平稳过渡。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三种题型的难度起点都较低,都是由易到难的连续性难度设计,易、中、难比例合理,以中等难度为主,拓宽难度分布范围,对大部分层次的考生进行了有效的区分。多数题目难度不大,但计算题依然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具有较明显的选拔效果。

 

 

  二、试题分析

  1.内容改革平稳过渡,试卷设计科学严谨

  今年选修3-5首次纳入必考部分,试卷第一道题就对动量进行了考察,及时到位,很好地落实了考试内容改革的方向。以及后面的第17题里也通过核反应来对3-5的原子物理知识进行了进一步考察。不过这两题都是基础题,对于新模块纳入必考内容的这个变革,实现了较好的平稳过渡。

  2.呈现科技前沿问题,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卷注重将高中物理的基础内容与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关注现代科技发展,较好地体现了物理、生活和社会三者的有机融合。如第14题的火箭升空问题,17题的“人造太阳”的核聚变发电问题,18题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应用问题,这些试题情境自然而贴近生活,设问新颖巧妙、科学合理、不偏不怪,有利于考生真实水平的发挥,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中学物理教学摒弃题海训练,引导学生重视物理思维过程,体验物理方法,感悟物理思想。

  3.注重物理概念与规律,回归基本原理

  试题回避过难、过繁的题目,注重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核心思维方法的考查,解题过程不依靠特殊技巧,只要掌握基本方法,大部分题目都能找到解题思路,对于注重基础的学生会有较大的把握与优势。选择题当中,既有定性判断,也有定量计算,不过都是以考查基础为主。如第15题的乒乓球平抛问题、19题通电长直导线的安培力计算,23题的伏安特性曲线测量。虽然有几道题的情景比较新颖(如18和22题),但考查还是对物理知识的一些基本原理的运用。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建模能力

  试题在考察双基的同时,也对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运算能力及对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查。选择题和实验题的设计,从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规律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其中21题的动态平衡问题,22题“滴水计时器”的情景理解与应用,都对学生的题意解剖能力和建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计算题25题和选考的33题都属于思维性较强的题,考生除了要有基本的知识基础外,还要建模,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备考建议

  一轮复习: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的解题技巧,初步建立章节的知识体系。

  二轮复习:深入理解和体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做题力求触类旁通,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轮复习:研究高考试题,查漏补缺,拓宽解题思路,熟练解题方法,规范解题习惯,掌握应试技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
SRC-1424362981 2017-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