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23年高考数学备考策略
2023-05-08
掌上高考整理
关注掌上高考


温馨提示:模拟志愿填报用掌上高考,信息丰富准确,一键生成“冲-稳-保”志愿。点击此处,开始精准填报吧!

  2023年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对于高三学生而言,高考既是对12年学习成果的检测,也是对其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的综合考验。在最后的备考时段内,如何让每一天的复习都有所收获,最终在高考战役中一鸣惊人?下面就数学学科备考我提几点建议,供同学生参考。

  注重基础和通法

  注重基础,不仅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注重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要认真研究教材定义,概念,要真理解,不仅大字,小字也要重视,高考试题不脱离教材。注重通性通法,就是不要沉迷套路,而要认真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尤其是新高考全国Ⅰ卷的命题思路。

  康中数学组采用“两结合”复习策略,即小题和大题相结合、大综合和小专题相结合。小题是基于教材定义,概念的内涵理解,大题则强调解决不同问题的统一思路。大综合是指每周两次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的审题能力、答题速度和规范书写,同时查缺补漏,夯实基础,熟悉解题的通性通法;小专题是指对大综合发现的问题,再通过小专题训练深度解决问题,比如将高中数学分为十个专题,在每个专题中有小题和大题,既关注该专题的小题考查,又关注该专题的大题考查。小题深度解决问题采用限时训练的方式,强化学生的知识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答题技巧;大题深度解决问题采用过关训练的方式,重点训练各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规范答题能力,争取有效得分点和步骤的规范准确,提高做解答题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小专题的训练要有针对性,针对高频考点、针对重难点、针对易错点,通过训练达到巩固和强化效果。我们的整体目标是让学生在大综合和小专题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扩充知识版图,提升综合能力,最终达到我们“小题练速度,大题练规范”的复习要求。

  聚焦能力和素养

  “能力立意”是指试题设计上体现出的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方法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素养立意”则是指试题对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把复习内容与“具体真实的世界”联系起来,以体美劳为载体,加强试题情境化,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丰富题目呈现方式、创新题目设问角度等途径,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备考中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复习内容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要有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这就要求我们不只是关注内容,更要关注目标;不只是重视知识,更要重视方法;不只是明确结果,更要明确过程。

  突出主干和重点

  数学的主干知识是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必须针对重点知识、重点题型及主要数学思想方法进行重点复习,切忌面面俱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集合、复数、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平面向量、数列的概念与性质、圆锥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解三角形、函数与导数综合问题、函数的性质、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统计以及数学文化等仍然是高频考点。同时,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侧重复习,抓住容易得分点和增分点(如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进行强化训练,保障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题目全做对,从而提高复习备考的实效性。

  尝试小做和巧做

  高考数学选择、填空(小题16道80分)占据高考数学试题的半壁江山,能迅速准确地做好小题是高考数学夺取高分的基石,也是做好整份试卷的信心来源。做数学选择题可以采用直接法,也可以采用特值法、估算法、数形结合法、几何法、验证法或排除法、极值法、重要结论等;填空题可以采用直接法、特值法、数形结合法、几何法或利用一些二级结论公式等方法。今年的备考一定要重视多选题的针对性训练,要大胆尝试,小题小做,小题巧做,只有在平时尝试了、修正了、优化了,在高考时才可能又快又准地完成小题。

  规范步骤和成文

  6个必做大题,仍是今年高考数学的大题考查模式,高考的选拔功能最终将以此体现,它也是高考数学试题的精华部分,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多,综合能力要求高,成文效果要有很强的逻辑感,突出中学数学的主要思想方法,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在复习备考中,既要训练答题的规范性,又要训练答题的技巧和方法。考试是限时完成的,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成绩,不仅取决于平时的知识学习和积累,而且取决于思维和算法的优化程度,需要在后期有意识地总结一定的技巧。对于解答题,高考评卷是按步骤给分的,所以需要学生认真规范地书写解题步骤和证明过程,这通过后期的强化训练是可以取得成效的。

  体现育人和选才

  落实立德树人,实现高考由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要深入挖掘时代重大现实问题、关键历史事件、社会热点话题、科技前沿进步、伟大建设成就、优秀的传统文化等育人素材;在家国情怀、奋斗精神、责任担当、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等方面探索育人规律。形成高考的育人合力。

  综上所述,2023年的数学复习备考要在《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下,注重基础和通法,突出主干和重点,聚焦能力和素养,尝试小做和巧做,规范步骤和成文,提高考试的技巧。最终,从课本出发,由基础到能力,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形成整体性的数学“认知框架”,提高数学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在融会贯通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灵活运用、创新求活。

  最后,祝各位高三学子,蟾宫折桂,雁塔题名!

站长统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推荐高校

  • 1

    河北美术学院
  • 2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

    历年分数

  • 3

    昆明学院
  • 4

    汉江师范学院
  • 5

    遵义医科大学医学与科技学院
  • 6

    石家庄铁道大学
  • 7

    郑州财经学院
  • 8

    湖北文理学院
  • 9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
  • 10

    武汉轻工大学
  • 11

    河南师范大学
  • 12

    成都东软学院
  • 1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14

    山东管理学院
  • 15

    新疆理工学院
  • 16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 17

    武警警官学院
  • 18

    贵州中医药大学
  • 19

    武汉晴川学院
  • 20

    廊坊师范学院

推荐学校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东南大学

中职院校
相关新闻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