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带领全省教育系统招生考试战线,认真落实教育部2018年高考工作的具体部署要求,高考报名资格审查严格,考务组织规范有序,考试安全有序,评卷统分科学准确,志愿填报服务精准到位,高考前期工作安全平稳,实现了教育部“三无一稳”的平安高考目标,顺利进入录取收官阶段。目前,安徽省普通文理科提前批,国家专项、地方专项,艺术类第一、二批,体育本科批等录取工作顺利结束。
一、录取工作进展及成效
安徽省录取工作自7月1日正式开始,预计8月16日结束,整个录取工作将持续一个半月时间。
普通文理科、艺术、体育三类录取工作齐头并进。截至7月22日晚10:00,已完成普通文理科本专科提前批,国家专项、地方专项,艺术类第一、二批,体育本科批,共录取32606人。其中,普通文理科本科提前批(含军校、公安、公费师范生、免费医学定向和其他五类)录取3227人,专科提前批录取2446人,艺术类第一、二批录取17448人,体育本科批录取2711 人,国家专项、地方专项录取6774人。提前批次录取情况良好、亮点纷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军校招生录取再创新佳绩。海、空军共招收飞行学员113人,超额完成部队招收飞行学员任务。提前批志愿填报前,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宣传军事院校招生政策,体检、政审合格生源充足,军校共录取583人。
二是专项计划录取再有新增长。完善专项计划资格审查流程,实行多轮投档等,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已完成,录取人数再创新高。现已录取考生6774人,较上年增录230人。其中国家专项计划录取4749人,较上年增录8人;地方专项计划录取2025人,较上年增录222人。高校专项计划随自主招生录取正在进行中。
三是优质生源计划争取再显新成效。多年来,我省一直积极主动与在皖招生的中央部委及有关省市高校对接,力争更多优质生源计划投放我省。今年,教育部下达我省秋招计划共38.96万人,其中本科计划20.86万人,较上年同口径分别增加1.24万人和0.34万人。另,前期已录取应用型本科对口升学考生0.44万人和高职校院分类考试考生7.57万人。在本科一批正式投档前,经三次模拟投档,与学校反复沟通,真诚服务,已落实增招计划超过1000人。据目前统计,我省艺术、体育类录取人数较上年均有增加,其中艺术类第一、二批多录1082人。体育类本科批多录59人。在后续录取过程中还将争取高校调增计划。
四是多措并举高质量完成计划。这些举措有:多轮投档。本科一批进行了三轮模拟投档,与在皖招生院校反复沟通,确定投档比例或增加计划,尽最大可能满足考生志愿。特别是提前批的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分别进行了8轮和7轮投档,争取完成好每一个计划,提高录取质量。加强录检。审核院校每一条预录取、预退档信息,做到录取有理,退档有据,切实维护考生合法权益。精准服务。针对病残考生的特殊情况,跟踪服务,主动协调相关高校给予录取照顾。
二、下一阶段录取工作安排
招生录取工作是高考全过程的最后环节,历时长、涉及面广,社会高度关注,领导高度重视。7月8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召开录取工作动员会,要求全体招生录取参战人员,以最高标准、最严明纪律、最严谨作风,高度负责、精益求精做好招生录取工作。
从7月22日开始,一本批次录取工作全面展开,7月22日晚上22:00,完成本科一批平行志愿第一轮投档,共投档考生74609人。其中文科14415人,理科60194人,一次性出档率分别达到96.7%和97.9%。目前,全体招生录取工作人员正夜以继日进行一本批次审核、计划调整、录检等工作。与此同时,艺术类第三批次、体育类高职专科批次的录取工作也将全面展开。
招生考试一头连着考生、一头连着高校,为考生和高校做好服务是招考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将持续优化服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新闻发布会等将继续多渠道、立体式及时准确公布录取进程、信息公开的时间、内容和方式、征集志愿填报时间、投档和录取结果、未完成计划志愿征集办法、个人录取信息查询渠道等信息。委派考试院熟悉业务的同志,接受考生和家长24小时电话咨询,接待考生和家长来访等,继续加强与考生家长社会的多向沟通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并对考生和家长反映的问题耐心解释,及时调查,快速反馈,缓解家长焦虑,切实维护考生合法权益。
优化高校服务。投档、计划、录检等功能组将继续加强与在皖招生院校的沟通联系,明确只要不违背国家相关招生录取政策,对高校的合理要求尽可能予以满足。通过优质的服务,感化高校,争取在皖招生院校尤其是部委属优质高校将预留计划更多地投向安徽。接下来的录取工作,我们将多渠道争取优质生源计划的举措,贯穿录取全过程,让安徽的考生“多走一个、走好一批”,使安徽人民真正享受到教育改革发展的红利,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