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2018年高考北京理综卷试题评析
2018-06-08
北京考试报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物理

  物理命题延续了近几年的命制思路和成功经验,如回归学科本质,注重对学科思想方法的考查,回归中学教材,注重从教材中提取素材,回归中学课堂,贴近中学教学的实际等。

  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在深化学科能力考查、丰富试题选材范围、创新试题呈现方式以及探索核心素养的考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以进一步提高命题技术,提升命题质量。

  一、试题立意宏大

  能力考查宽广

  物理命题继续坚持“走大道、求大气”的命题理念,追求“宽广融通”的命题思路。在试题立意上体现物理学的普遍性和统一性,突出对学科“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对学科思想方法的领悟。

  如,第17题以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为背景素材,引导考生思考如何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学的普适性和统一性。第24题从点电荷电场线起源于点电荷、延伸到无穷远的物理图像,逐步深入,引导考生领会其中蕴含的“电场强度与对应球面面积之积”是一个守恒量。在此基础上,延伸到同一球面单位面积接受的来自天体的电磁波功率与望远镜球面大小有关的思想,引导考生理解地球上不同口径的望远镜观测同一天体其接收的功率应该与它的接收面积成正比……试题通过巧妙设计,逐步引导考生领悟守恒思想和理解场的概念。

  二、创新试题呈现形式

  丰富素材选取范围

  联系实际并解决实际问题是考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体现。试题在素材选择上,注重联系实际问题的考查,注重呈现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反映人类科学思想及物理学科的发展历史。

  如,第24题即以FAST为背景素材,通过对相关知识的介绍,考查考生通过新情境获取信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第21(5)问即以伽利略斜面实验为背景,引导考生思考伽利略如何利用“斜面实验”检验小球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第20题以“落体偏东”现象为素材,系统深入地考查了考生对质点运动学相关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和对称性思想的考查。

  三、创新实验能力考查

  将实验操作与理论思考融合

  今年的物理试题涉及4个学生实验的考查,涵盖1个力学实验,2个电学实验和1个光学实验,是历年高考试题中实验考查分值占比最高的年份,在能力考查上则呈现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将亲手做过实验与没有做过实验的考生区分出来。如,第21(1)(2)问以及选择题第15题,均是对考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

  2.加强对实验原理及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将做过实验并深入思考实验的考生与做了实验但不思考的考生区分开来。第21(3)问以及第19题,均是对考生实验原理的思考以及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

  3.加强对实验全过程的整体思考的考查,把基于实验原理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的内在逻辑考查出来。如第21题以“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素材,第(4)问考查考生对打点计时器打点纸带中某点瞬时速度的计算。中学往往以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计算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以实验中需要探究的规律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这是逻辑错误。第23题同样考查考生对实验整体的理解和深入思考。

  四、深化能力立意

  体现核心素养的考查

  新修订课标的颁布、核心素养以及学业质量标准的提出,为高考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年物理试题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完善考核目标的内涵,探索不同水平层级核心素养的考查方式。

  如物理观念的考查,第20题考查的内容刚好全程涉及了从受力到加速度的动力学基本定律,以及从加速度到速度、从速度到位移、从位移到位置的质点运动学基本概念的整个分析、思考过程。体现了对运动和相互作用观的深入考查,符合学业质量水平的“水平五”中的“能将复杂的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物理模型,能在新的情境中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正确结论”的水平表述。

  如科学思维的考查,试题体现了科学思维的各个要素的考查。如,第20、24题对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的要求,第23(2)b问、第24(1)a问对科学论证的要求,第21(5)对质疑创新的要求等。

  2018年高考北京理综卷物理试题的命制努力追求学科能力立意和核心素养导向的统一,在坚持能力立意的同时,在体现核心素养的考查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为下一步等级考的命题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