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重点学科
高考分数线
内容推荐
在线答疑
内容推荐
一位乡村教师58年的“孤岛”守望
2015-09-08
姑苏晚报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再艰苦的日子,也咬牙坚持了过来

  “岛上的古树很多,走在岛上,感觉走进了世外桃源一般。”谈起刚上岛时见到的美景,朱能养无比沉醉。然而,当他走进自己工作的学校,见到的情况却让他惊讶不已:所谓的学校,其实只是四间破旧的民房,没有门窗,也没有灯,只能靠两个天窗透过的光线来上课。在朱能养到来前,学校只有一位50多岁的老教师,由于这位老师患有眼疾,每周一他都要乘船出岛去看病。朱能养在一间小破房子里安顿了下来,由于条件艰苦,吃的菜要靠自己种,饭要自己烧。因朱能养是正规师范生,学校上课的重任自然落到了他身上。开学后,朱能养教一、二年级启蒙班和五、六年级毕业班,原来的老教师只教三、四年级,“重担子”全部压在朱能养这位“新岛民”的肩上。

  当时的岛上生活到底有多艰苦?朱能养说,其他情况不必说,就拿电来说,就能说明一切。三山岛,距离苏州最繁华市中心观前街直线距离不过45公里,然而,直到2000年才通上电,也是华东地区最后一个通上国家电网的行政村。最早,村民用的都是煤油灯和蜡烛,再到后来,村民用柴油自发电,迎来两、三个小时的短暂光明。到了上个世纪之交,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由于自发电电压不够,一些村民家新买冰箱没法用,只能用来囤米。朱能养的儿子为了能让年迈的父母不用手洗衣服,送了台洗衣机,结果好几年都没有拆封。这让人听了感觉是笑话,可在2000年之前的三山岛上,这却是让人心酸的现实。

  不管条件多么艰苦,朱能养对待备课、上课却是最认真的。一年辛苦下来,到了毕业考时,他所带的毕业班学生90%以上都考取了中学。这样的教学成绩,也让村民们对这位年轻老师刮目相看。朱能养心里明白,自己作为一名外来的老师,要想取得岛上居民的信任,除了要教好学生外,更要想办法融入岛上的生活。于是,在教学之余,他利用自己在师范时所学的文艺特长,组织学生排练节目,然后为岛上的居民演出。“对于家长,最喜欢看自己孩子演出的节目了。”朱能养说,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岛上居民,都渐渐地接受并认可了他这个外来的老师。

  后来,父母和姐姐曾来岛上探望过朱能养,看到岛上条件如此艰苦,她们伤心得直哭,希望他能离开三山岛。然而,朱能养却一心要留在岛上,他说,既然当初选择了扎根乡村教育,那么自己必须兑现当初的承诺,再说,他也舍不得离开岛上的这些孩子!

  为了岛上的孩子们,一扎根就是58年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由于当时国内第一次生育高峰到来,岛上的孩子也多了起来。1961年,朱能养曾经教过的学生潘丽云,初中毕业回到岛上的三山小学做了老师,成为他的同事,最终,又成为陪伴他一生的伴侣。不过,谈起与自己小9岁的老伴的爱情故事,朱能养坦言,当时可不是一帆风顺。在当时岛上居民中,流传着“十只黄猫九只雄,十个教师九个穷”的老话。虽然,村民都觉得这位朱老师人品不错,也有学问,可是他太穷了,住的房子还是租的。潘丽云的父母虽然没有明确反对,但每次对于朱能养的上门,他们的态度中也流露出淡淡的排斥。好在,潘丽云的态度很坚决。1963年10月1日,朱能养终于和潘丽云喜结连理。而当时,他们穷得连办酒席的钱都没有。结婚后,他们继续租住别人的房子,此后几年,随着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的相继出生,朱能养既满足,又开心,与几年前的安心相比,他更坚定了扎根岛上的决心。

  到了70年代初,岛上的孩子越来越多,教室不够用了,朱能养和老师开始筹划新建教室。朱能养向上级部门申请了一笔经费,购买水泥、钉子和钢筋等材料,岛上的村民们也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将家中的香樟木料、银杏木料捐出来,有的主动来帮工。经过前后近两年的建设,11间标准教室终于建成了,窗户玻璃亮堂堂,里面的桌子和椅子,都是新的。学生规模,也达到了顶峰的137人,不但有小学部,还办起了中学部。

  如今,走在三山岛上,除了上了年纪的老人,其他的人基本上都是朱能养的学生,有的一家三代,朱能养都教过他们。他学生的学生,后来又做起了老师,开始教岛上的孩子。随着改革开放,岛上的许多年轻人实在忍受不了生活的闭塞,纷纷选择出逃,年轻人越来越少,孩子也越来越少,三山小学最后被撤掉。再后来,朱能养的三个孩子都已在苏州成家立业,他和老伴随时都能投奔子女,结束岛上的封闭生活。然而,朱能养和老伴却选择了继续留守。

  一生守在岛上,教授孩子们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对于朱老师的启蒙和付出,岛上的居民看在眼里,敬重在心间。如今,朱能养也是岛上最受尊敬的人。邻里之间有纠纷了,无人能去调解,这时,大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请“朱老师”; 村里不管遇到大事小事,村干部也都会来请朱老师“支招”; 村民家红白喜事,遇到需要写字、写对联时,同样,都会第一时间找到他……

  一声声“朱老师”,也叫出了岛上居民对朱能养发自内心的敬重和感激。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推荐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