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一年都有高考,但对于新进入高三的考生和家长来说,未来的一年还有些陌生,甚至不知所措。备战高考的进程中,有些事情不得不知道、早知道,本报记者根据历年高考日志,整理出高三一年大事,考生和家长可据此提前准备,把握高考。
2005年9月
9月,空军在高校招飞拉开2006年招生序幕。空军在高中毕业生中招飞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预选阶段,主要进行宣传动员、报名推荐、预选初检;第二阶段为全面检测选拔阶段,对预选出的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心理品质检测、政治审查、文化考试、招飞复检、审批录取等。今年的预选初检从9月19日一直持续到12月12日。北京考生可在当地参加初检。
2005年11月
高校招收艺术、体育特长生的信息在11月开始公布,一般来说北大、清华两校招生政策最先出台,11月、12月是各院校发布招生信息的集中时间。有望获得特长加分的考生可通过网络或邮寄方式到高校报名,一个考生可报多所学校。考生和家长要密切关注各学校的报名信息,否则错过报名时间将失去测试的机会。
在此期间,北京市有一个艺术特长生资格测试,通过测试才能获得特长生的报考资格。近几年全市的统一报名、测试都在清华大学举行。2005年报名时间为2004年的11月中旬。
2005年12月
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一般在年底出台。各学校的报名资格大同小异,有资格的考生通过学校推荐和个人自荐的方式把报名材料、报名信息按照学校规定日期寄至学校报名,学校从中挑选出优秀考生,并参加来年初举行的保送生测试,通过测试的考生就被可免试录取。
2006年1月
年初是各种特长测试的高峰。艺术、体育、美术特长生的测试多在此时进行,考生要到报名学校进行特长测试,只要测试时间不冲突,考生可报考多所学校。
艺术、体育高校招生咨询会也将在年初举办,2005年的咨询会设在北京体育大学,京内艺术招生院校与部分外地高校现场解答考生咨询。
2006年2月
艺术类专业课考试的报名、测试在春节后陆续举行,每到这时,背着画板、提着颜料盒的考生出现在各个设有考点的城市。
2006年3月
《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与考生见面。《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北京考生复习与备考的重要参考。
本月是艺术类考生专业课考试的集中时间,艺术类招生院校在3月底结束专业考试,艺术考生回所在高中专攻文化课复习。
小语种招生每年春季3、4月份举行提前面试,面试内容是英语口试和面试,有的会有笔试。被录取考生不得再被其他高校其他专业录取。
北京市高考报名工作一般在3月底举行,高职单考单招考生要在报名同时填报志愿。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学校报名即可,社会考生要通过街道办事处、区县高招办报名。实现网上报名的海淀、昌平两区,考生可在家中报名。
从每年3月底,高校当年招生计划确定,本报会在第一时间报道各高校的招生人数、专业等消息。
2006年4月
高考报名之后,接下来是高考体检。考生见到体检结果的同时,还可得到一份专业报考建议,指导考生填报志愿、选择专业。
4月份,是高校公布当年招生简章的高峰期,同时,各学校也会举行校园开放日、招生咨询活动,外地部分院校和一些港澳高校进京招生宣传,考生和家长要及时关注,为填报志愿做好信息收集工作。
在本月,北京市还将有一个高招网上咨询活动,市高招办连同区县高招办、北京地区高校与部分外埠高校,在一定时间内集中解答考生家长问题,只要注册都有资格提出问题。
高考体育加试也在本月举行,报考社会体育、体育教育专业的考生必须有体育加试成绩。首都体育学院连年承办北京市的体育加试。
本月中旬,艺术类考生的专业课考试成绩公布,合格证书按照招生计划数的3—5倍发放。只有拿到专业合格证,才能在填报志愿时报考该校。
2006年5月
五一长假期间,各高校会利用这段时间集中举行招生咨询会、校园开放日。
本月中旬,高考填报志愿,在正式填报之前,学校会举行几次演练,考生和家长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准备。2005年,海淀、昌平两区可在网上填报志愿,其他区县仍由考生涂机读卡填报。
五一以后,报考特殊教育学院的残疾考生要到每个学校考试,特殊教育学院实行单考单招政策。
2006年6月
7日、8日是考生上考场的日子。
高考结束后的第一个周末会举行外语口语考试,如果考生此成绩不及格,将不能被外语专业录取。
高职单考单招考生在高考结束后要到各学校参加专业加试。
本月下旬,报考公安、武警、军事类院校要参加军检、面试。
6月下旬,高考成绩公布,同时公布高考各批次录取分数线。
2006年7月
高招录取将在本月进行,录取按照提前、一本、二本、高职顺序相继进行,除提前批次外,各批次都将公布未完成计划学校,该批次未被录取的考生可重新填报志愿。被录取的考生也将陆续接到录取通知书。统招的高职志愿是在本科录取后开始填报的,一般在7月下旬。
(具体安排以招生学校和当地招生考试部门正式发布信息为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