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03年,全国22所高校率先正式启动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作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培养教育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自主招生已经走过了十一年的时间,也形成了“北约”、“华约”、“卓越”等几大高校联盟。
昨天(3月29日),作为“华约”掌门人的清华大学,进行了2014年自主招生的复试。来自全国各地900多位考生,从超过2万人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赶赴清华自主选拔的最终比拼。
提到考试,就不得不谈到公平公正。“华约”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去年爆出的丑闻,也让外界对今年自主招生的公平透明格外关注。
一大清早,清华大学东门外的汽车就排起了队。一些外地来的考生一遍打听一边赶往考场。上午10点半,走出清华大学第三教学楼复试考场的小章看起来心情不错。
小章:刚才说不能向社会媒体披露消息。
记者:那你自己的感觉怎么样呢?
小章:自己感觉他们说我高谈阔论。
记者:而来自成都的另外一位考生也一样不愿透露考题。
考生:肯定有的说的,他都问的都是……算了算了。
肯定有的说、高谈阔论,清华自主招生面试话题似乎相当亲民。那么这些题究竟是什么?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在考试结束后揭晓了答案。
于涵:第一题:有人认为我们应当把发展探月工程的经费投入到民生建设中,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探月经费值不值?亚洲格局改变怎么看?老人摔倒扶不扶?三个问题,延续了一贯不骗不怪不出神题的特点。这样的题不会让考生无话可说,但同时也不会让辅导机构难以猜测。如此一来,会不会给那些不参加培训的考生带来不公平呢?一位家长就有些担心。
家长:他老师是这么说的,面试看你综合素质,也不是一天两天,所以也没有说刻意的去怎么样。
对此于涵表示,这恰恰是清华的独门“防盗”秘笈。
于涵:培训机构对清华的这种综合面试是既爱又恨。爱是爱在清华的面试这些题目几乎超不出他们的想象空间,恨在他们的培训和我们最后的选的一个结果差异极大。
日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透露,教育部最近在准备出台关于“十公开”的新规范性文件,他说,为什么取他不取他,理由是什么,程序是什么,谁来确定这件事。我们会把它做得更好。对此,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表示,清华已经在公开透明上已经有了很多经验,但具体到今年采取何种方式,在多大范围公开,要到下个月中旬才会揭晓。
于涵:清华大学这些年来始终是非常重视,我们考试的公开透明,而且到去年为止据我所知也是仅有的一家把所有的笔试面试只要参加考核的成绩以及相应的标准例如分数线完全向考生公开,或者必要的起监督作用的譬如说中学来公开,今年我们当然也能做到。
公平二字,并不仅仅是没有黑幕。大学门前,欠发达地区孩子的起点短板不能被忽视。自主招生如何确保起点公平,不让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孩子,因为生长环境的不足与理想失之交臂呢?
清学大学自主招生复试包括综合面试、体质测试和学科专业测试,其中综合面试是所有复试考生都要参加的。清华大学从2011年率先开始实行自强计划。
于涵:我们以自强计划为代表,也包括开展专项计划,也包括我们高考招生当中都会有所体现,我们有个词叫自强,这个强我们关注的是什么,关注的是他在应该说是在平均水平下,甚至较差的这种学习生活环境当中能体现出的这样一种自强的精神。
而今年包括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五所重量级大学在内的华约其他成员都加入了这一计划。自2011年以来的三年,共有50人通过“自强计划”来到清华,通过自强几乎认定资格的考生,就有111人。这些孩子最多将获得过一本线即录取的优惠政策。当下也有人质疑,自强计划招收的都是贫家学子吗?对此,于涵表示筛选的过程是立体全面的。
于涵:对自强来说,材料的欠缺、材料的不一致,照片有很多这个孩子他难以提供出来这么一张照片,我们在中间不仅是在看他的初步材料,实际上第一步在初审的时候,跟里头30%以上的学生他的中学甚至他的家庭都要主动的来了解他们的情况。
云南禄劝县考生雷翔(音)就报名参加了今年的自强计划,虽然贫困依然没有远离这个家庭,全家和同学的支持让他鼓足了勇气一定要来清华试一试。
雷翔:因为我能来参与这个自强计划我的父母也很高兴,无论我考的怎么样。
来自江苏宝应中学的李海捷,是坐着轮椅参加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复试的第一人。虽然李海捷并没有注意到“自强计划”而是选择了普通自主招生,但李海捷的特殊情况还是引起了清华的注意,从长途赴考到复试环节,都受到了贴心的照顾:
李海捷:比如说我上去的时候它有台阶,本来是有一个坡道我没看见,然后他就请好几个服务生帮我抬上去。然后他进去之后候考应该是在二楼,中间有一个台阶,抬上去的话还要再下来,所以说他就特地安排了我在考务室一个人单独的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