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在京举办落成典礼仪式,朝阳未来学校校长纪科宣布,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正式建设完成,学校将面向城六区招生,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初二结束就可以进入高中阶段学习。
典礼仪式上,北京市教委委员冯洪荣说,创办朝阳未来学校的初衷,一是建立资源横向统筹机制,共享北京各类优质教育资源,使其在新时期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形成人才培养纵向一体化,衔接初高中,解决基础教育最后一公里问题。
北京大学副校长高松表示,对北大附中而言,朝阳未来学校不仅是教委的任务,更是难得的机遇,希望借此探索基础教育发展新道路,通过“1+3”模式,给老师、学生更多空间发展自己,解放学生、家长,让孩子真正成长为未来的公民,培养能够创造未来的、对知识满怀热情的新一代。
据了解,朝阳未来学校是在北京市“统筹1+3市级高中项目”背景下,为推进北京区域教育公平,促进就近入学建起的一所学校。2016年9月,学校开始对外招生,招生名额分配到普通校,录取不考试、不掐尖,实行“1+3”四年制贯通培养。
学校基于北大附中多年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打造培养面向未来社会人才的新型教学形态。学校践行 “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知识为中心”“分数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自主学习而非被动学习的学生生态。
从传统学校到未来学校变革,学生在校园中的角色变得更为主动、个性。纪科表示,教育不是一种筛选,不是对成绩分数的追求,而是对“人”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创造者,学校将学生的个性与差异看作一种价值,而非差距。我们希望每个学生无论个性、差异如何,都能得到充分的个性发展与自我成就,变得独立自主、内心充盈。
为实现这一目标,朝阳未来学校在课堂、校园空间、技术融合等方面进行探索,尝试打破传统学校的围墙。具体表现包括,课堂去权威化,取消象征阶级划分的讲台,布置成一视同仁的圆形讨论桌,方便师生灵活组合的桌椅设备等。同时,朝阳未来学校吸收北大附中的教学经验,也在尝试运用目标管理、项目制、书院制、12人哈克尼斯圆桌讨论、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与管理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据未来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学校空间方面,教室与走廊的封闭格局被打破,能透明就透明。空间最大化考虑使用者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将灵活性与包容性贯穿于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的空间中。学校完全建成后,综合多变的开放教学区将遍布校园。其最终的空间理念是,将整体校园看作一个可生长的有机体,从整体到细节成为启发师生创造性的起点。
朝阳未来学校希望,无论学生需要的学习资源在哪,是什么形式,都可以用技术连接、匹配和使用,使得每个学生拥有更多可能性。
除了采用技术上的尝试以及校园空间方面的建设,朝阳未来学校的师资也值得一提。据了解,该校老师的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其中100%是硕士、25%博士,有50%的老师来自北大清华毕业生。未来学校相关负责人说,学校致力于打造一个学习型和自我实现型的教师团队。同时,学校还努力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可以是盟友、队友,也可以是朋友和亲人。在这里大家一起生活、学习、成长。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