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贵校的硬件建设和师资力量如何?近年来有哪些教学改革措施?
刘秋田:学校校园总面积2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275万余册,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覆盖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亿元。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建有研究所32个、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1所和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坐落在武昌黄家湖畔、占地近2000亩的新校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自2005年起,每年的新生都全部入驻这里。
我校拥有一支学术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715人,另有直属附属医院职工955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为79.9%,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4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2人,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6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29人,霍英东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57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品牌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20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建立了完善的教学体系,教育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称号。
我校坚持教育创新,加强素质教育,倡导知行并重,注重个性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了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学校的录取规则,各个专业对考生有什么特别的限制?填报志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刘秋田:我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即对“院校志愿”采用“志愿清”的原则;对“专业志愿”采取“志愿级差”,专业志愿级差依次为“3、2、1、0”。对湖北省考生,投档线上护理学专业志愿的生源不足时,可降低投档线(但不低于第一批本科批次线)对报考护理学专业的考生进行投档,择优录取至我校该专业。但降分投档的这部分考生在校期间不得转至其它专业。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我校第一志愿一般都会录满,所以要想上我校,必须第一志愿填报。而且因为我们实行专业志愿分数级差,所以大家选择专业时要参考往年的该专业录取最低分后慎重选择,把最有把握的想读专业放在第一专业。
主持人:是否按大类招生?各专业之间有没有分数级差?是否招收二志愿考生?
刘秋田:我们不是按大类招生,录取时就定好专业。安排专业时,先安排一志愿考生;对专业志愿实行志愿级差,第一、二专业之间为3分,第二、三专业之间为2分、第三、四专业之间为1分,后续专业间为0分。
刘秋田:由于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人事局建立了人才合作战略伙伴关系,与长三角、珠三角、沿海一带及部分经济发达的内地城市的用人单位建立了就业实践联盟关系,上海宝钢、深圳富士康、武钢集团等400多家企事业单位一直坚持到我校举行专场招聘会或参加我校举行的综合双选会。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3.44%,位居湖北省高校前列。学校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就业信息化建设试点院校。我校近三年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冶金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其它专业就业也都非常不错。
我校今年毕业生考上研究生的比例为22.5%,个别专业能达到50%以上。每年还有5%的毕业生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刘秋田:我校设立有各类奖学金,主要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单项奖学金、企事业单位设立的奖助学金,如宝钢奖学金、北京首安奖学金、武钢奖学金、攀钢定向奖学金与励志助学金、涟钢定向奖学金、濮耐奖学金等。每年有共计1100多万元各类奖学金发放到成绩优秀的学生手上。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贵校的收费标准,针对贫困生都有哪些资助奖励政策?
刘秋田:我校普通文理专业的收费标准为每年4500元或5850元,艺术类专业为每年10350元,在湖北有两个放在第二批本科(一)的理科专业分别为10000元和13000元。对贫困生,可以在我校协助下向有关金融机构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同时我校还有各类助学金,如国家助学金、冠军助学金、红十字会助学基金、勤工助学岗等,每年会为贫困生提供1400多万元的帮助。
刘秋田:录取期间考生可以拨打我校咨询电话027-86326306,也可以访问我校招生网(zs.wust.edu.cn)的咨询平台或全国招生咨询统一平台(www.zszx114.com)进行咨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