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管理要“依法有方”
对于学校的说法,很多学生和网友并不认可。一位网友表示,学生叫外卖只是个人行为,一没有铺张浪费,二不是公款消费,怎么就上升到社会责任感的高度?外卖怎么跟责任感挂钩了?该校一名大四学生也表示,打包会带来一些环境污染,但是杜绝打包不应该靠规定明令禁止,而应该从别的方面入手。
集美文教区某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张老师说,现在90后大学在生活习惯、环保意识方面确实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但是如果在学生有需求的前提下,学校明令禁止,有的学生会有抵触情绪,“一刀切”的做法值得商榷。“学校在出台规定前,应多一些与学生的沟通与协商,思想政治工作应有更多的耐心、更大的智慧。”
11月25日,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敬波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宿舍和食堂对于学校管理来说属于公共空间,学校有权也应该关注这些公共空间的秩序和整洁。但是,禁止学生买外卖、禁止学生从食堂打包、禁止现金交易,属于过度干预的行为。“这些实际上属于学生个人生活层面的问题,学校的权力也是有边界的,作出这样简单、‘一刀切’的禁止性规定有些武断,缺乏正当性的依据,反而达不到管理的目的。”
王敬波认为:“宿舍卫生的整洁、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规范和培养,比如在学校相应的德育课程上进行引导、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卫生设施、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等等。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应当切实树立依法治校的意识,避免出台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管理措施。”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表示,食堂、宿舍的管理,学校可以有自己的规范,这也符合教育管理的范畴。但是他对学校出台相关规定的程序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建议,在日常管理中,学校与学生之间要保持意见通道的畅通,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要在平等的平台上进行交流,要相互尊重。对于一些争议较大的规定,学校应当有预判,在出台规定之前可以通过听证会等途径充分听取学生意见。
此外,还有专家表示,大学生不同于幼龄学童,他们不管是对自身责任的承担、还是对外在事物的理解,都已具备了基本的判断能力。比起简单粗暴的政策强制,高校行政与学生之间应相互尊重,用更富有人性的教育引导,而不是以牺牲学生权利来置换,否则就会背离教育的本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