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下面请陈老师给我们谈一下,在高考不到100天的时间里面,考生应该如何复习呢?
[陈正宜]:从备考来看的话,我给大家总结了五个方面。比较好记,一、二、三、四、五。第一个要明确一个中心,强调主干知识与核心知识的复习不动摇。也就是说,你不要面面俱到,不要说有一些特别参考书,有一些属于不考的内容你也去复习,这是不对的,因为咱们考纲上明确有一些是不考的。参考书上还有一些属于教材根本没用的,你更不用管他了。就抓主干和基础。 第二个,立足两个基本点,既考知识又考能力。除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属于双基,还有能力,刚才咱们讲了物理五大能力,化学四大能力,生物四大能力。从复习方法来看,我强调三类复习方法。一类尝试回忆法,一般的同学,有的同学不注意看书,净看参考书了,这是不对的,有人说我看书我记不住,我翻了好几遍都记不住,为什么?方法的问题,所以我这儿介绍一个很好的方法,叫尝试回忆法。也就是你按照考纲,比如物理的131条知识点,生物的9个表格,你一条一条的脑子里面去过电影,去回忆,回忆完了以后再打开书,看看回忆的怎么样,如果回忆以后跟看的书一看,没错,那就过关了,很高兴。如果说还有一点遗漏,没关系,过几天我再看。假如说这回张冠李戴了,完全弄错了,没关系,我合上书,我过几天再回忆,这就没问题了。一般根据我的经验,一般的考点大概有80%到85%的考点一次就能通过,有10%几的考点需要两次通过,当时有遗漏,第二天,一个星期以后你再回忆就记住了。有少数的百分之几的考点可能需要三次通过,过了好多天才能通过,这样的话对这些个同学来说也不可怕,你三次通过你用了多长时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离高考还有的是时间,所以尝试回忆法根据我教学有43年了吧!在这43年里,我认为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极好的方法。
[陈正宜]:另外实验复习,因为理化生的重要特点都有实验,特别是还有探究实验,首先是生物题出来了,化学物理也涉及到,咱们要对一些个全新的内容来进行探究,通过实验来探究,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如果你随着教材的复习去复习,有一点儿不太合适,所以咱们最好集中起来,把实验集中复习,对整个的实验的技巧包括怎么设计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以及怎么样复习实验,集中来进行复习。 另外就是图,图也非常重要,因为考卷中图的比重是越来越大,80年代考试的时候,可能一份考卷就有一两个图,而现在这一份考卷,理化生加起来可能有20多个图,所以这样的话那就要求咱们的学生在复习这个图的时候一定要下功夫。我建议大家在二模考试之后,最好集中来复习一下图,这样的好处,因为图有时候比较容易忘,你现在复习了,可能到高考的时候忘了,你二模考试以后拿出一个星期来专门弄一弄,你到6月的时候就忘不了了。
[陈正宜]:第四个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当然这个原则主要是,一个基础性原则。一个是全面性原则。一个是综合性原则。还有一个是差异性原则。 基础性原则就是高考考的是基础知识,整个易中难的比例是2:6:2,20%的容易题都会,60%的中档题是重点,20%的难题偏难,大家算一笔帐,如果20%的容易题和60%的中档题都拿到手了,是多少分,750乘80%是600分,你600分到手了,一类大本就不会跑了,你肯定进入一个理想的大学,你还怕什么,所以你就要抓基础,当然有人说了,我怎么可能把那60%都拿到,那你那20%的难题你能一分都拿不到吗?就算不是600分,你580分,570分还有好学校上,你不用害怕,这是基础性的原则。不要上参考书的当,参考书有的非常厚,里面有大量的没用的东西,不要做那个。 再一个全面性原则。咱们前面强调了抓主干知识,你不能说那个老师说了,咱们就抓主干知识,别的我就不管了,非主流知识还轮流考,那轮流考的你不看,那不也受不了嘛! 还有一个综合性原则。高考要考综合题,你不综合,你只是一个一个去记,这是不成的。 而差异性的原则,那就是说,要求咱们大家要注意,你自己要准确的定位,你定在什么位置?你可以根据比如说模拟考试的大排行,你在这个学校大概处于什么位置,但是高考你们那个学校录取的时候,大约这个位置应该录到什么位置,你有一个大体的谱,你就有目的了。如果说你是一个很好的学生,我就是要向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冲击,比较那你应该适当做一点儿比较难度大的题目。但如果你是根据我的位次,我就上一个一本我就非常高兴了,二本也还不错,我也满足,那这样的同学你就抓中档,你就不要去扣那难题了,如果说这个同学是比较差,我得努努力,才能上二本,甚至说大专都有一点儿疑问,如果对这样的同学,你重点抓基础,你抓中档偏下的题目,这就对头。所以咱们一定要准确定位,你要说我都是跟着他们,对好的同学你吃不饱,理想没实现,对较差的同学弄了半天还追不上,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定位。
再一个提升五大能力,咱们讲的考试的各方面的能力,这个我不细说了,我这儿强调是明确一个中心,立足两个基本点,强化三类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提升五大能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