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愁([美]爱迪生)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俄]契诃夫)
(1)
(2)
30.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 同学们 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 我 歌声
31.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
(1)提示语:(数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
(2)提示语:(阅读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 。
32.学校举行“我最喜欢的一篇高中语文课文”的推荐活动,请你填写下面的表格,推荐一篇课文。要求表述简明连贯,突出课文特点。
33.电台计划播送旅游天气预报时,在各条信息之间加一上些衔接的话,以增加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请你在下面的天气信息之间,为电台设计两段这样的话。
三亚(海南) 晴 24~32℃
漠河(黑龙江) 小雪 -22 ~ 4℃
大理(云南) 多云转小雨 12 ~ 24℃
34.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①爆竹声声脆
②满园春色好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35.下面是发掘杭州雷峰塔地宫的一段报道。请将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35个字。
上午9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打开地宫并不容易,直到9时45分,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开,完出93厘米长宽、13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发现了10枚唐开无通宝铜钱。10时5分盖板基本清理完毕。10时30分盖板绘图完毕。11时整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11时11分,到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考古人员开始用撬动撬开盖板。11时18分,考古人员翻开大理石盖板,地宫口终于打开了!
3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 ,受上赏; ,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2)王国维在《人间词活》中认为,“古人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谢树, , 。”(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梅, 。”(柳永《风栖梧》);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 。”(辛弃疾《青玉案》)
37.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辄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衙,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固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莱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对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及声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迁,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数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 辍:停止。
B.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举:推荐。
C.隐之遂清级,累迁晋陵太守 迁:升职。
D.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资:积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及其执丧,哀毁过礼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B.辍餐投箸,为之悲泣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C.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饮者怀无厌之欲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它都说明吴隐之清俭操守的一组是 ( )
①禄赐皆班亲族
②冬月无被,尝流衣,乃披絮
③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④古人云此水,一秋怀千金
⑤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⑥内外茅屋六句,不容妻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隐之学识广博,为人懦雅。虽家境不富裕,但从不苟且贪财。事奉母亲极尽孝道,使吏部尚书韩康伯之毋大受感动,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
B.吴隐之为官后,清廉俭朴。为革除岭南官吏贪财积弊。朝廷任命他为广州刺史,在途经贪泉时,他赋诗言志,表明自己“终当不易心”的操守。
C.卢循侵犯南海时,吴隐之被捉,经刘裕发信要求才得以返还。回来后,居处极为简陋,但他们仍然坚决谢绝了刘裕的赏赐和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D.吴隐之这种始终不涂的清俭操守,屡次受到褒奖赞誉以及优厚赏赐,清廉之士引为光荣,其后代也继承了他的良好作风,把廉洁谨慎奉为家法。
(5)将此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译文:
②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螯。
译文:
3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魏正光中,稍迁义阳郡守。武卫将军道侠于帝,授左中郎将。及帝西迁,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荥阳郑伟谓侠曰:“天下方乱,未知乌之所集,何知东就妻子,徐择木焉。”侠曰:“既食人禄,宁以妻子易图也?”遂从入关。除河北郡守,侠躬覆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人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井收庸为市官马。岁时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人歌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迁户部中大夫。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及侠在官,励精发擿①,数旬之内,奸盗略尽,转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愁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自方隐费钱五百万。侠偿遇疾沉顿,士友忧之,忽闻五鼓,便即惊起,顾左右曰:“可向府耶。”所苦因此而瘳②。晋公护闻之曰:“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病症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又司空许国公宇文贵、小司空此海公申徽并来侯侠疾,所居茅屋,不免霜露,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奴隶耕耒粮栗莫不备足。缙绅咸以为荣。卒于位,谥曰贞。
(节选《北史·裴侠传》)
[注]①:擿(tí)揭发。 瘳(chán):病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举手指之而言 吏人莫不怀之
B.何如东就妻子,余择木焉 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
C.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 所居第屋,不免霜露
D.并收庸为市官马 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侠不以私度公和“对奸吏起震慑作用”的一组是( )
A.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 侠闻之,许其自首。
B.宁以妻子易图也? 李贵乃于府中悲泣。
C.忽闻五鼓,便即惊起。 积年隐没至千万者。
D.所苦因此而瘳。 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裴侠七岁后即很聪慧,有异于一般孩童。为官后忠于皇上,荥阳郑伟认为天下动乱,劝他另谋前程,裴侠拒绝了这一忠告,毅然跟随皇上西迁入关。
B.裴侠生活俭朴,为官清廉。他每日只是粗茶淡饭,而不食肥鲜美味;从不私用郡中仆役,又不私取任何公物。因此受到人们尊重、称赞他为人间楷模。
C.裴侠在户部任职时严格约束官吏,揭发不法行为,并在短期之间取得成效;在工部任职时,又敦促奸吏坦白交代,仅李贵一人即招供贪污公款五百万。
D.裴侠时时以公事为重,深受晋公护的赞誉。皇上了解他生活清贫,改善了他的居住条件,赏赐他良民、奴隶及各种物品,士大夫们都为此感到荣耀。
(4)将此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
译文:
②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
译文:
3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城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娃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类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觝②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累。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番率蛮类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遨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娇饰焉。帝称矩至诚,曰:“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四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田亩事·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店,非其性之有变也。吾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③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①款:至,到。②鱼龙曼廷、角觝:均为古代杂戏名。③表: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杆。
(1)裴矩遂能廷析,不肯面从。
译文: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方,则佞化为忠。
译文:
40.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朝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其父曰此何遂不能为祸乎家富衷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度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这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①马 无 故 亡 而 人 胡 人 皆 吊 之
②其 马 将 胡 骏 马 而 归 人 皆 贺 之
③家 富 良 马 其 子 好 骑 堕 而 折 其 髀
④丁 壮 者 引 弦 而 战 近 塞 之 人 死 者 十 九
⑤故 福 之 为 祸 祸 之 为 福 化 不 可 极 深 不 可 测 也
4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植物睡眠之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液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球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米乳来代替葡萄糖,由于米轧格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成为一种睡眠限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识生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正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体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1)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的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理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2)从原文看,以下研究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一项是 ( )
A.德梅兰提出含羞草体内存在着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B.达尔文提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C.希尔德奈希特提出植物睡收藏是由植物体内的“膨压素”控制的。
D.上田实等人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着使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
(3)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叶子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C.合欢、田箐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
D.目前只让田箐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4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数百万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与水汽相同,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滗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与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即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水量减少,沼泽地消失;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枯萎死亡。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
歌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
(1)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
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开成的。
(2)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面减缓酸雨的发生。
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与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3)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
C.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经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
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
C.既然是人的活动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
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